郑洪万 的牛年“牛”事

春节假期刚过,威宁自治县岔河镇龙头山村村民郑洪万就决定再向银行申请贷款10万元,计划在新的一年把养牛规模扩大到15头。初春时节,从郑洪万家看出去,山川草木正在被春风唤醒,早春的杏花在山头摇曳生姿,一切都怡然自得。

郑洪万 的牛年“牛”事

来源:贵州日报 2021-02-20 07: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春节假期刚过,威宁自治县岔河镇龙头山村村民郑洪万就决定再向银行申请贷款10万元,计划在新的一年把养牛规模扩大到15头。

“敢借这么多钱,就一定能还上!”45岁的郑洪万说话底气十足,“现在存栏的8头牛至少也能卖10万,还这点账不是问题。”说话间,他熟练地用撮箕把打好的草料端到牛圈旁,微微一倾,将草料均匀倒在食槽里,牛儿们马上摇着尾巴蹭过来享受眼前的美味。

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致富的几年间,郑洪万并不是第一次借钱。牛栏江畔的龙头山村是威宁自治县岔河镇最偏远的村,而郑洪万一家所在的郑家梁子更是因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等客观条件限制,村民仅靠在家种几亩苞谷维持生活。郑洪万患有心肌缺血的疾病,干不了重活,借钱看病让他欠下了不少债。

这方水土养不起郑洪万和乡亲们,凭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部分村民都搬去了县城,只剩下三户人家,郑洪万家就是留下的人家之一。“我和妻子都患病,不能干重活,也进不了企业。7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也不好,情况特殊,再三考虑后,才选择不搬迁。”郑洪万不搬的理由简单且无奈。

2019年,在精准扶贫养牛产业资金的扶持下,郑洪万购买了两头能繁母牛,开始了养牛事业。看到行业的前景,郑洪万又到镇上的信用社申请了4万元特惠贷,再向亲戚借了一些钱,又买了2头牛。当年,赶上市场行情好,新生的2头小牛,就赚到23000多元。郑洪万还被聘用为护林员,一个月有800元的工资,加上子女外出务工的收入,一家人成功实现了脱贫。

2020年,郑洪万又申请了5万元特惠贷养牛。从最初的2头牛到现在的8头牛,他感慨,“养牛事业总算有点样子咯”。

初春时节,从郑洪万家看出去,山川草木正在被春风唤醒,早春的杏花在山头摇曳生姿,一切都怡然自得。再过几个月,牛圈里又将有3只小牛出生。“今年再多喂些牛,多种点魔芋,多种多养才有赚头!”暖洋洋的阳光洒向大山坳里的龙头山,映红了郑洪万幸福的笑脸。(来源:贵州日报记者 周阳)

(周阳)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