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用产业来振兴乡村

习近平:(苗绣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对于刚刚脱贫的地区,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关键抓手,尤其对于少数民族脱贫地区而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资本。

【每日一习话】用产业来振兴乡村

来源:央广网 2021-02-07 07: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习近平:(苗绣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它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又用产业来扶贫,用产业来振兴乡村,可以作出贡献。

这段话出自2021年2月3日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苗绣是苗族文化特有的传统表现形式,也是苗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象征和传承。对于刚刚脱贫的地区,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关键抓手,尤其对于少数民族脱贫地区而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资本。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优化、城乡发展的逐渐融合,消费者对于历史文化、乡村文化体验的兴趣逐渐浓厚,因此要牢牢抓住契机,撬开自身产业发展的大门。

首先,要用创新的手段推动原生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的经济价值显现。让文化资源与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相融合,进而提升经济价值。其次,要尝试利用多样化主体将资源整合带向市场。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公益性组织、民间文化组织等主体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市场对接,打通资源流通的渠道。最后,要学会宣传,讲好属于当地的文化故事。结合脱贫攻坚经验,将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历程用文字、图片、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多种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传承和展示的效果,也为当地特色产业立下“文化”品牌。

(本期特约专家:冯丹萌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