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奋斗动人心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八年来,有这样一份攻坚力量,他们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推崇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弘扬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拥有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

最是奋斗动人心

来源:江西日报 2021-01-26 07: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

八年来,有这样一份攻坚力量,他们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推崇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弘扬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拥有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

他们是我省16名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他们中有农民、驻村干部,也有企业家、退休干部,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汇聚磅礴之力助力脱贫伟业。

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苦了大半辈子的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耄耋老人廖秀英,2015年把腌制的咸鸭蛋搬上网络销售,由于品质好、口味佳,一下子火了起来。她致富不忘乡亲,动员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成立“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合作社9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彭夏英曾是井冈山市神山村最贫困的村民,丈夫受伤、新房坍塌、自己摔伤……她没有被厄运打倒,在政府帮扶下,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带头加入黄桃、茶叶合作社,自力更生摆脱了贫困。2017年底,彭夏英主动向村里提出申请,要求把政府发放的救助款让给“比我更需要的人”。如今,在她的影响下,全村有16户开办了农家乐,父老乡亲不仅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双手先天性残疾的宁都县对坊乡半迳村村民廖竹生,2015年参加电商培训班后,开设分销网店,与伙伴组建励志园,采取“电商团队+种养基地+农户”模式销售农产品,带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廖竹生创业团队成员从组建之初的5人发展到16人,年营业额达100多万元。

推崇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

有人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江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己节衣缩食,却情系桑梓,乐善好施、扶危济困。

2002年,九江市检察院调研员王晓阳退休后主动请缨,先后在修水县双井村、庐山市波湖村等村驻村帮扶,他带领群众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茶叶、早熟梨等特色产业;推广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带贫困户模式。近百名贫困户脱贫,他从花甲之年干到了古稀之年,被老百姓称赞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50多年前,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王振美不幸染上急性传染病,邻里乡亲倾囊相助,让他保住性命。从此,感恩,成为王振美的强大动力。他修桥铺路办厂,带领村民致富。在耄耋之年,他把一辈子省吃俭用存下的50万元捐出成立“振美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孩子上学,惠泽后人。

退伍之后,李维正扎根上栗县长平乡山区教学30多年。退休之后,李维正牵头创办了教育奖励基金会,把助学事业越做越大。截至2018年底,他带动4200多人加入助学队伍,共发放奖励资助金349万元。

1969年底,信丰县西牛林场技术员袁守根从湖南昭阳引进了156株脐橙苗,经过3年的精心管理,结出了第一批金果。从此,50年时间,他在赣南红土地上致力于赣南脐橙的种植、推广、管理。2019年,赣州市脐橙产业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赣南脐橙”发展成为全国三大产业扶贫典范之一。

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是赣闽边界贫困少数民族村,上世纪80年代,村民兰念瑛通过发展苗木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她以“公司+农户”模式带领村民脱贫。如今,新月畲族村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弘扬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

这场脱贫攻坚战,集结了最精锐的战士。

2015年以来,正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印孙带领正邦集团把产业链扎根乌蒙山区、太行山区、罗霄山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每年投资100亿元以上产业扶贫基金,发展扶贫产业,带动2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谱写了一曲曲民营企业家乐于奉献的精彩乐章。

十多年前,个人年收入过百万的徐万年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老家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发展产业、整治村庄,把“空壳村”“薄弱村”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广昌县赤水镇天咀村农民谢远泰,40多年痴迷研究菌菇,成功培育出号称“中华神菇”的茶树菇。他不独享专利,先是在老家种植4000多万筒茶树菇,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如今,这一产业在全国种植数量达8.2亿筒,产值16亿元,带动10万余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7年前,黄小勇放弃自己在深圳的事业,回到家乡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流转山林,建设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他把产业示范园打造成扶贫基地,变成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实训基地;他提出产业联盟理念,把实训基地打造成致富“高地”。目前,产业联盟已吸纳创业致富带头人14名,实现经济效益超1800万元,产业帮带200余人。

拥有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扶贫英雄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带领贫困群众一起爬坡过坎。

1980年,南昌姑娘支月英来到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支妈妈”到“支奶奶”,称呼在变,不变的是她对山里娃的爱。40年,她在两所乡村小学,教育了1000多名山区学生,她用脚丈量教育的宽度,用情加深爱的厚度,用心拓展生命的长度,用爱托起孩子的希望。

2013年,25岁的程扶摇主动请缨,先是担任修水县杭口镇的扶贫专干,后又担任茅坪村扶贫工作组组长,他为村里修路建渠、安置搬迁户、结对帮扶贫困户。2017年6月24日凌晨2时许,程扶摇前往受灾围困的贫困村疏散群众,被突如其来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

因为有相同的扶贫经历,“90后”修水县扶贫干部吴应谱、樊贞子因扶贫而结缘,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相爱,他们兢兢业业,始终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2018年12月16日,他们在走访完大椿乡船舱村贫困户后,在赶回县城的路上车辆失控坠河。28岁的丈夫吴应谱,23岁的妻子樊贞子及腹中两个月的胎儿不幸溺水遇难,年轻的生命、最美的青春,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他们向这个奔涌着力与美的时代交出一份崭新的答卷,人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奋斗与坚毅,铭记王振美、程扶摇、吴应谱、樊贞子等用生命兑现初心使命的英烈。(记者 陈化先)

(陈化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