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图用“黑红”方式走红的商家,该醒醒了!

近日,一家名为全棉时代的企业发布的卸妆巾广告引发热议。前有奇葩营销广告,后有自夸式道歉信,虽然一片骂声,相关企业却借此迅速进入舆论中心,获得极大的关注。这种手法其实屡见不鲜:利用奇葩宣传和负面消息引关注、赚流量,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从而以看似很低的成本“火”一把,扩大品牌知名度,可以说是一种“黑红”。

企图用“黑红”方式走红的商家,该醒醒了!

来源:半月谈网 2021-01-12 09: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半月谈评论员 秦黛新

近日,一家名为全棉时代的企业发布的卸妆巾广告引发热议。广告中,一名年轻女子被一男子跟踪,情急之下使用全棉时代卸妆巾变丑成功脱险。广告一经发出就遭到了抨击,网友纷纷指责该广告是在侮辱女性,以丑化女性当作卖点。在舆论迅速发酵后,全棉时代深夜发布道歉信对事件做出回应。然而道歉信却并不能让网友买账,很多网友发现,这封道歉信仅有开头的一小部分内容是真正的道歉内容,后面的绝大篇幅都在介绍自己的公司品牌和产品优势。网友纷纷评论说,“开头‘我错了’,后文‘我真棒’”“道歉信变成了广告时间”,等等。

前有奇葩营销广告,后有自夸式道歉信,虽然一片骂声,相关企业却借此迅速进入舆论中心,获得极大的关注。这背后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企业在借奇葩营销手段获得黑流量,使自己变红。

这种手法其实屡见不鲜:利用奇葩宣传和负面消息引关注、赚流量,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从而以看似很低的成本“火”一把,扩大品牌知名度,可以说是一种“黑红”。

“黑红”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最初在娱乐圈常见,指的是明星利用黑料进行炒作,走红出名之后再用作品为自己洗白的一种公关套路。但现如今,“黑红”不只发生在明星身上,在流量的驱动下,一些商家和企业也开始借鉴这种模式,通过一些负面、奇葩的营销策略使自己全网出名,广为人知,趁机进行宣传。

但“黑红”真的是红吗?

应该看到的是,商家进行宣传的本质都应该是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的良好口碑,如此才能真正吸引人们的关注,借由一些无底线的奇葩营销手段去“自黑”赚取流量无疑是本末倒置。面对“自黑”产生的负面舆论,商家道歉、整顿很容易,但负面形象的挽回和重建却没那么容易,一时吸引来的关注度也不可能长久,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宣传和效益。

如果说,有商家确实因“黑红”一时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并最终走红,使其成为一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则更应引起社会的警惕。试想,如果商家对这种手段争相效仿,导致无底线的操作成为一种时髦,不仅将带坏市场风气,毒化竞争氛围,对诚信经营、勤劳致富的主流价值也是一种破坏性的冲击。

“黑红”不是真的红,对于企业和商家来说,能够真正带来关注的只有产品的高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这才是需要好好动脑筋、下功夫的地方。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完善市场营销规范,对不良营销行为露头就打,依法从重从快处罚,使其得不偿失,以儆效尤,绝不能让其任意妄为。

那些企图用“黑红”方式走红的商家,该醒醒了!

(秦黛新)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