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兴安岭深处:十余载致富鹿鸣呦呦

图为白狼扶贫产业园的梅花鹿。图为白狼镇鹿村村支部书记郑晓林为游客讲解梅花鹿全身都是“宝”。”  有游客说,鹿村是中国的奈良,走进鹿村便走进了大山的怀抱,与大自然有个约会。

中国大兴安岭深处:十余载致富鹿鸣呦呦

来源:中新网 2021-01-04 17: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大兴安岭深处:十余载致富鹿鸣呦呦

  图为白狼扶贫产业园的梅花鹿。 张玮 摄

(中国减贫故事)中国大兴安岭深处:十余载致富鹿鸣呦呦

中新网兴安盟1月4日电 题:中国大兴安岭深处:十余载致富鹿鸣呦呦

作者 奥蓝 张玮

“你们这群渣鹿!刚才还吃我的,翻脸就不认人?!”

冬季大兴安岭深处已连续多天气温跌破-20℃,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冬季旅游打卡地。这里皑皑白雪挂满树梢,林海雪原茫茫一眼望不到头。被杭州来的大瑞儿好一顿吐槽的是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白狼扶贫产业园的梅花鹿们。

图为白狼镇鹿村村支部书记郑晓林为游客讲解梅花鹿全身都是“宝”。 张玮 摄

图为白狼镇鹿村村支部书记郑晓林为游客讲解梅花鹿全身都是“宝”。 张玮 摄

鹿群如今近150头,在占地300余亩的大兴安岭南麓林海中分外悠闲。它们有的走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有的成群结伴与林间嬉戏打闹,还有的钟情于与游客互动蹭吃蹭喝。

这里的每一头鹿都有名字,“九月”是其中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不少游客都是为它而来。

图为鹿村的梅花鹿一点儿不怕生,与游客非常亲近。 张玮 摄

图为鹿村的梅花鹿一点儿不怕生,与游客非常亲近。 张玮 摄

“我们这里是《亲爱的客栈2》的取景地,因为格外黏刘涛,‘九月’在节目中出镜特别多,连名字也是刘涛起的。”阿尔山市宣传部副部长徐春杰如是介绍说。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地处中国最北端,林业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2015年3月31日,这里停止了长达63年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历史,标志着这里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发展的新阶段,也直接影响以木材为原料的产业链和直接从事木材生产的2.5万名职工的就业、生活。

白狼镇的梅花鹿却是早在2003年就开始养殖了,刚开始梅花鹿的饲养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散养,经济效益并不好。2012年,白狼镇鹿村村支部书记郑晓林将所有梅花鹿聚在一起,统一集中经营管理。

“我们最初也是以林业转型为考虑的。随着后来的全面禁伐,我们更要保护天然林、保护生态。”郑晓林解释说,“选梅花鹿,就因为它耐寒,适应咱们这里,而且浑身都是宝。”

十余年后的今天,伴随着旅游、林下经济、文化产业的兴起,白狼镇梅花鹿成为人们口中的“致富鹿”,之前只会砍树伐木的林业工人们也切切实实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日子也都过得红红火火。

鹿村是一个非常小的村落,常住人口只有60人,可是旅游从业人数有40人,目前全村旅游年收入已经达到160万元左右。

“放下斧头搞旅游,小康生活不用愁。”这样的标语在大兴安岭中也随处可见。

“我们用旅游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鹿园就是核心点。游客因为梅花鹿被吸引到这里。当地民众通过餐饮、住宿、林下产品销售等实现增收。”郑晓林告诉记者,这里的鹿都是周围贫困户寄养在这里的,每只鹿每年能分红2400元(人民币,下同)。“等人们有能力了,还会在我们的指导下‘单飞’,有种植风景树、有开小卖店、有做民宿的……做得好的一年收入能有30多万元咧。”

“大兴安岭停伐后我就‘转行’了,现在养着30多只梅花鹿,还开起了农家乐。”丁平现在的收入是以前林业工人时的3-4倍。“真的带动性很强,以前我们这里还有不少人欠了一屁股债,如今最少的年收入也都能达到4万余元了。”

“梅花鹿已成为大兴安岭的一部分,是森林中的精灵。有了动物,森林就有了灵气、有了活力。”郑晓林对这群梅花鹿充满了感情。

“平日里的梅花鹿都是红底白花,如今冬天鹿群正在脱毛,新长出的茸毛特别耐寒。等到来年杏花开,就是它们特别好看的时候了。”

有游客说,鹿村是中国的奈良,走进鹿村便走进了大山的怀抱,与大自然有个约会。(完)

(奥蓝 张玮)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