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好生态山水画——福建三明践行新发展理念纪实之一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对三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记者见到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村民邓积根时,他的农家乐万寿山庄当天已经接待了4拨客人。

绘好生态山水画——福建三明践行新发展理念纪实之一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0-12-18 14: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行走在地处闽江源头的福建省三明市,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对三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牢记总书记嘱托,三明人用定力、担当和勇气,为这幅山水长卷添上一笔笔新色,将“如画三明”描绘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实践地。

守护无价之宝

11月下旬的金溪河波光粼粼,河岸的过河山一片葱茏。将乐县常口村村民邱彩立推开二楼窗户,一幅镶嵌在画框里的“青山绿水图”立刻呈现眼前。

“时隔那么多年,总书记还记得我们!”邱彩立兴奋地说。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大福建代表团审议。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发言时,习近平一下子回忆起了当年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

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常口村调研,叮嘱村民:“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我们牢记嘱托,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张林顺说。

2000年时,有企业提出,给村里20万元买下过河山的采伐权,砍马尾松制作一次性木筷。对于当时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400元的常口村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

踌躇不定的时候,大家想起了“无价之宝”四个字,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山,不能卖;树,也不能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坚决不能干!

守得云开见月明。常口村的生态牌慢慢打响:以常口村为中心,6个山水相连相通的村庄进行产业资源项目的共享。他们建起了生态漂流和生态研学项目,引入了皮划艇训练基地,打造了10公里森林康养漫道和两山学堂……

“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好土质、好水质,我们才投资建起800亩脐橙种植基地。”福建常口分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蔡荔娟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青山绿水真正成了传家宝、聚宝盆,2019年,常口村村集体收入122万元,人均年收入2.3万元。

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记者见到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村民邓积根时,他的农家乐万寿山庄当天已经接待了4拨客人。

“20年前,万寿岩是三明钢铁厂的采矿基地,我在基地跑运输,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邓积根打开了话匣子。

1999年,正在开采的万寿岩矿区发现了旧石器文化洞穴遗址,但作为三明钢铁厂的采矿基地,一旦停采,会给市里带来6000万元的经济损失。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2000年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批示。

一锤定音。万寿岩保住了!

邓积根丢了跑运输的工作,开起了专做农村流水席的酒楼。随着万寿岩名头越来越响,周边环境越来越美,游客也越来越多,他干脆将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农家乐,如今一年能赚20万元。“假如当初万寿岩没保住,我们算什么岩前村,我的农家乐又怎么能叫万寿山庄呢?”邓积根说。

捧起生态金饭碗

在保护生态中吃上生态饭,从守护的山水间捧出金饭碗。三明人也从山水田园景致中酿出满满获得感。真真切切有人来、实实在在有收入,生态红利催生的观鸟经济给紫云村的村民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洗礼。

晨光熹微,空谷回响。杨美林老人一声呼唤,几只白鹇便飞落下来。“像自己家人一样,一叫就来。”

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是千年古村,村民杨美林平时在山上养鸡。2012年,他发现常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与鸡争食,从此每天带着谷物投喂白鹇,一来二去和鸟儿成了朋友,白鹇也从最初的两三只繁育到十几只。

老人的孙子杨水清,201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紫云村,组织村民开展食宿行一体化的生态观鸟产业,“林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能动,家乡缺少支柱产业。观鸟项目是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促进发展的契合点”。

观鸟爱好者、摄影师、自然研学爱好者纷至沓来,参加项目的12个乡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除了观鸟行程,村里还开始销售生态米和生态茶。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成了这里最美的风景。

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2014年以来,三明市对明溪、泰宁、将乐、尤溪、清流、宁化、建宁、大田等8个县取消了GDP考核,转而实行农业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

在泰宁县,旅游收入已经占到农民纯收入的四分之一,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的五分之一。

在泰宁县水际村的娇娇鱼庄,女主人蔡雪娇进进出出忙个不停。

蔡雪娇和大金湖景区结缘于1997年。那一年,刚成立不久的泰宁县旅游管委会招聘第一批导游,蔡雪娇正式上岗,一干就是9年。“家里人让我出去打工,可我就爱这原生野性的山水。”

水际村是个库区移民村,村民曾经编歌自嘲:“出门靠小船,照明靠松光,吃饭靠返销粮,做了一件新衣裳,过年才能穿身上。”2004年开始,水际村相继成立渔业协会、游船协会和旅馆协会,解决无序竞争问题,实现抱团发展,村民富起来了。“干旅游吃的就是绿色生态饭,保住青山绿水才能抱牢金饭碗。”蔡雪娇说。

在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的乡愁馆,记者见到了永安市小陶镇八一片区党委书记许光园。2009年,种橘大户许光园刚当上小陶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五一村路是土路、房是危房。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件事,整治河道,改变老百姓垃圾往河里倒、鸡窝鸭窝沿河边盖的习惯;第二件事,建桥,让五一村交通设施建设上了新台阶;第三件事,做新村规划,鼓励村民贷款盖新房、把土地流转起来搞生产。后来,村里又建起了合作社,逐步形成特早蜜橘、黄椒、大米、莴苣四张特色产业名片。

生态兴则文明兴。五一村同时上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绿水青山的保护给五一村打下了发展旅游的基础,村里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搞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现在的五一村,四季无闲人、无闲田、无闲房,留下了绿、留下了人、留下了根。”许光园说。

发生在三明大地上的实践,正让山水田这篇文章越写越精彩。

品尝幸福滋味

“一路下去,有77道弯、88个滩、99道曲,峰回路转,山不转水转。”在泰宁县上清溪景区,记者遇到了刚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从北京回来的全国劳动模范黄盛腾。他抡起竹篙,一场竹排漂流之旅就开始了。

1988年,高考落榜的黄盛腾有点不甘地回到家乡种田,“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清溪畔,打开门是山,山外面还是山。那时我多么渴望走出这个大山呀”。

上清溪景区开发后,黄盛腾通过考试当上了景区排工。手中的一根竹篙撑出了养家钱。家里盖起了楼房,两个女儿考上了大学。在他的带动下,村里100多人都在景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黄盛腾指着一处鲤鱼石雕告诉记者,1997年4月1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上清溪调研,一条鲤鱼跃上竹排落在他的脚边。习近平同志脱下塑料鞋套盛上水,将鲤鱼装入其中悉心保护,在竹排到下游水深处泊岸后,才小心翼翼把鲤鱼放回溪中。

“以前老想走出大山。撑了20年排,接触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却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家乡山水。”黄盛腾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已经深深进入了家乡百姓的心中,印在了全国人民的心中。”2018年,黄盛腾在福建省基层理论宣讲员宣讲比赛中这样说。

站在大田县广平镇元沙村的五龙山,目及之处是万亩茶园。这里出产的大田美人茶,冲泡时散发着果香和蜜香。“我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茶叶种好做好,带动大家。”曾任元沙村村委会主任的张玉谊在五龙山经营了60多亩生态茶园。张玉谊说,这些年,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两个:种好茶,带动更多人;做好茶,打响大田美人茶品牌。

过去的元沙村,一直以种绿茶为主。2000年开始,他们逐步引进了金观音、美人茶等品种,生产加工有机茶。如今元沙村的茶园里,春季做红茶绿茶,夏暑季做美人茶,秋季做铁观音,每亩茶园的年产值从20年前的2000多元增至现在的9000多元。全村1200户人家有1000多户种茶。

整个大田县的生态茶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产茶乡镇从4个增加到18个,茶园面积从1万多亩增加到10万多亩,茶产业产值从不足3000万元增至10亿元,10万茶农因生态茶产业获益,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成了中国高山茶之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平 薛志伟 陈莹莹 李华林)

(齐 平 薛志伟 陈莹莹 李华林)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