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再掀高铁游热潮

连淮扬镇高铁全线开通仪式上,西游记主题人偶与旅客互动。郑太高铁北起山西省会太原市,途经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南至河南省会郑州市,全长432公里,由太原至郑州最快仅需2小时36分。

今冬再掀高铁游热潮

来源:海外网 2020-12-16 05: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连淮扬镇高铁全线开通仪式上,西游记主题人偶与旅客互动。  王 昊摄(人民图片)

  郑太高铁首发车上,旅客们在欣赏文艺演出。

12月11日,江苏境内的连淮扬镇高铁全线开通;12月12日,首条纵贯太行山的高铁——郑州至太原高铁全线贯通。高铁的沿线城市迎来了首批“高铁游客”,城市间开启旅游交流“高铁模式”。多条高铁的开通运营,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便利沿线群众的出行,也对加强高铁沿线城市间的旅游交流、旅游合作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给当地的冬季旅游业发展添了一把火。

破除时空阻隔

12月11日9点08分,300余名上海游客乘坐G8262次列车从上海站启程前往江苏淮安,体验高铁之旅,不足3小时即可抵达。而在连淮扬镇高铁开通前,淮安与上海间,乘坐大客车单程需6个小时,坐火车经徐盐高铁绕行最快需近5个小时。较长的旅途时间,“挡”住了许多游客的脚步。尽管境内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淮安旅游业发展受交通短板制约明显。

江苏连云港也曾面临同样的困境。连云港的山、海旅游资源丰富,是江苏省老牌旅游目的地,然而多年来,其铁路交通发展缓慢,给外来游客带来许多不便。连淮扬镇高铁的开通,线路两端的连云港与镇江间的铁路通行时间,由过去的5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11分钟。12月12日,两班镇江旅游包列载着600多名游客走进连云港,开启“坐着高铁游连云港”的山海观光之旅。

“一直很想来看看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我不会开车,坐大巴车又远,现在高铁终于通车了,我报名参加旅游团,乘坐第一趟旅游包列来连云港,爬爬花果山,看看大海,尝尝海鲜!”一位来自镇江的游客这样说。

对于连云港的旅游业界而言,高铁的开通,将助力连云港的山、海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为此,今年以来,连云港已先后组织赴南京、扬州、镇江、无锡、合肥、郑州、洛阳等高铁沿线城市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活动。

就整个江苏省而言,连淮扬镇高铁的通行,将苏北的连云港、淮安以及苏中的扬州、苏南的镇江联系起来,极大地方便了江苏省内人员的往来。同时,也将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地区部分县市连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沿线城市将能更好地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给沿线城市送“红利”

12月12日,郑太高铁开通。一场由山西省文旅厅联合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主题文化旅游推介会同步举行,吸引了河南30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山西景区和旅行社代表参加。在这场推介会上,山西的文旅资源得以全面展现,太原、晋中、长治、晋城4市进行专门推介,山西旅行社代表与河南旅行社代表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郑太高铁北起山西省会太原市,途经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南至河南省会郑州市,全长432公里,由太原至郑州最快仅需2小时36分。

山西省文旅厅副厅长李贵表示,郑太高铁为河南方向游客来山西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条高铁线路的通行,给沿线地区旅游业带来的发展“红利”不言而喻。因此,近年来,高铁首发旅游团、高铁旅游专列等,已成为一条高铁线路重要的“开通仪式”之一。

日前,携程集团联手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发起了一场千人高铁旅游专列活动,组织近千名山西游客乘坐高铁进行为期两天一晚的焦作之旅。有了高铁的联通,沿线各城市有了新的“待开发”客源地,将被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对于高铁沿线的山区而言,意义更为重大。郑太高铁途经晋中市榆社县及东山老区,未来,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将得以“走出大山”,搭上旅游、经济发展的“快车”。

提质发展的契机

高铁给沿线城市带来了客源,也带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抓住它,让高铁游客“留下来、慢慢游”,并且成为“回头客”,则需要当地好好琢磨。

今冬几条高铁线路的通行,无疑给当地的冬季旅游业带来了信心与活力。首发旅游团之后,沿线城市的旅游业界已经在谋划下一步当地的高铁旅游如何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他们关注的共同点。

在江苏淮安,未来周末及节假日定制型高铁旅游专列将常态化,并开发配套的周恩来故乡等红色旅游主题项目,同时,积极打造当地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连云港则提出要围绕高铁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游客体验;郑太高铁沿线城市也将借助高铁的辐射作用,推动当地现代旅游业的提质、升级。(本报记者 尹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16日 第 12 版)

(尹 婕)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