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破局,他们把贵州高原变成种菜“新高地”

2017年,蔬菜“321”高效种植技术被列入省政府《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作为贵州蔬菜产业扶贫主推技术向全省推广。

科技破局,他们把贵州高原变成种菜“新高地”

来源:科技日报 2020-12-08 09: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蔬菜产业现已被列入贵州12个重点特色产业之一。仅2019年,贵州蔬菜产业就带动农户1449万人,其中带动贫困人口62万人人均增收4830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土地破碎的贵州高原,曾是蔬菜生产的“洼地”,如何科学种菜是一个大问题,从蔬菜生产的“洼地”到“新高地”,这背后离不开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一批科技特派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

创新模式带来脱贫奇迹

孟平红是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省蔬菜专班副班长。在帮助农民脱贫增收、科技扶贫的道路上,她一干就是32年。

“如何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孟平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的指导下,孟平红带领团队以科技破局,率先在贵州提出并开展蔬菜“321”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种植制度变革和农民增收。

  孟平红在威宁自治县麻乍镇查看白萝卜生长情况

作为科特派,孟平红曾带领团队在贵州黔南州罗甸县试验示范“辣椒套种春大白菜—水稻—秋冬果菜”一年3季4收高效模式。

在她和团队的指导下,省级一类贫困村罗甸县罗化村村民杨胜发通过种7亩春大白菜收入近10万元,贫困户刘祖义种植一季春大白菜就实现了脱贫。

以贵州19个县为试点,孟平红研究总结出适宜贵州不同区域的蔬菜一年多茬高效种植模式100余套,实现了蔬菜种植年亩产值在不同区域分别达3万元、2万元、1万元。

2017年,蔬菜“321”高效种植技术被列入省政府《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作为贵州蔬菜产业扶贫主推技术向全省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孟平红带领团队在全省累计示范推广蔬菜“321”高效种植242万亩次,总产值达341亿元,惠及农民19万户,带动贫困户17685户增收。

在月亮山腹地种菜

东朗镇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北部的月亮山腹地。这里群山连绵起伏,山林茂密,看似风景如画,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罪魁祸首”。

2020年,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杨巍作为省级科特派被选派到东朗镇,他实地到村里进行产业摸底调查,走访贫苦户了解致贫原因。

村民郑老友告诉他,这里的人都很能吃苦,只是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大家都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模式,每年生产的粮食仅能勉强糊口。

针对这一情况,杨巍赶紧联系乡政府领导与驻村干部,希望对农民进行培训,回到单位后,他整理好相关技术资料并购买了优质的种子,又赶到东朗镇各村进行现场培训,受到农户的热烈欢迎。

东朗镇极为闭塞,农民难以接触外界先进的技术,常年自留种子导致种子退化,产量低下,蔬菜仅以辣椒、白菜、萝卜为主,餐桌结构单一。杨巍主动从单位和网络平台购买了豇豆、生菜、香菜、大白菜、佛手瓜等多个蔬菜品种,通过引种、试种取得成功后,免费将这些种子送给农户,又亲自传授蔬菜育苗、蔬菜套种和一年三季高效种植模式等,给农民带来切切实实的收益。

如今,东朗镇已完成钩藤种植245.7亩、辣椒种植2000亩、板蓝根种植2783.2亩,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杨巍表示,他会将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品种引入到当地,希望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女博士的“蔬菜经”

2018年1月,孩子刚1岁,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博士邓英就主动加入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省级科特派,被派往赫章县结构乡进行蔬菜产业技术服务。

结构乡离赫章县城虽然只有50千米,但山路崎岖,邓英在下乡路上,沿途看到一些零星的白菜、青菜等农户自留地种植外,大面积种植很少。她觉得这里海拔较高,适合发展夏秋叶菜类蔬菜,于是带上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自己培育的优良青菜品种黔青1号、黔青4号。

刚开始到农户家送种子时,有的农户不相信:“这种子有你说得这么好,为什么会送我们呢?”但有心人试种后发现:“邓老师说得没错呢!这个青菜长得好得很。”这下,没种的农户急了,开始找邓英要种子。

只要老百姓喜欢种、挣到钱,邓英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在威宁进行蔬菜种质技术的研究已有18年,总结了威宁夏秋反季节蔬菜栽培的一系列技术模式。然而,邓英在工作中发现,由于威宁海拔高、温度低,6月份播种都会发生大面积抽薹现象,邓英经过多年摸索研究,选育出解决春季栽培耐抽薹青菜新品种黔青6号,解决了高海拔区域青菜越夏易抽薹开花的问题。

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牛棚镇种养殖合作社,300个大棚种着大白菜、萝卜、香葱等。邓英说这么好的条件应该种植价值更高的蔬菜,于是她指导合作社试种自己选育的黄瓜新品种黔黄瓜1、2、3号。结果,黄瓜每亩大棚采收8吨左右,产值一季近2万元。

邓英说,科特派指导农民种菜,要引导他们种出最高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