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民回乡种“苦药” 一斤最少能卖1000元

长在峭壁上的岩黄连。除了育种技巧,为保证种苗不退化,覃维定每年都要去到岩壁上采集野生岩黄连。目前,覃维定的种苗还处于育苗阶段,达到移植条件后,他计划移植至大棚中种植,进一步扩大产量。

广西农民回乡种“苦药” 一斤最少能卖1000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10-21 20: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广西农民回乡种“苦药”一斤最少能卖1000元

  长在峭壁上的岩黄连。 王以照 摄

中新网柳州10月21日(王以照)“岩黄连是个稀罕货,1年龄的干货每斤能卖1000元,3年龄的能卖3000元,每亩地年产值能达到10万元。”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土博镇北隆村川岩屯的致富带头人覃维定说道。

覃维定在给岩黄连种苗浇水。 王以照 摄

覃维定在给岩黄连种苗浇水。 王以照 摄

岩黄连是黄连的一种,是一种名贵野生中药材,因其生长于峭壁石缝、高山岩缝而得名,是民间中草药良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止血等功效。“从小就经常爬到山上摘黄连,肚子疼、口腔溃疡都可以用岩黄连来治疗。”从记事起,覃维定就对岩黄连的功效印象深刻。

今年50岁的覃维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外出打工寻找生计,看到家乡大量土地荒废,随后又返回家乡尝试种植油茶和红薯等经济作物,最终在2015年瞄准了岩黄连市场的空白。“看到岩黄连掉到地上又生根发芽,其价格又高,便萌生种植岩黄连的想法。”覃维定说道。

覃维定在护理岩黄连。 王以照 摄

覃维定在护理岩黄连。 王以照 摄

覃维定到今年为止已经培育了5批种苗,期间失败了多次。“岩黄连需要阳光、又不能经受暴雨,对干湿度要求很高,第一年撒种下去一个月都没有动静,最后只长出7根苗。”经过连续两年的尝试,覃维定才摸索出了干湿度范围、护理方式等种植门路。

除了育种技巧,为保证种苗不退化,覃维定每年都要去到岩壁上采集野生岩黄连。“通过卷扬机用钢丝绳吊一个筐下来,我再在身上绑上安全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攀爬上悬崖峭壁采摘野生岩黄连。”覃维定说道。

覃维定展示他种植的岩黄连成品。 王以照 摄

覃维定展示他种植的岩黄连成品。 王以照 摄

除了保证种苗质量,覃维定还利用有机菌肥作为基质培植岩黄连,经过人工栽培、驯化育种,仿野生栽培使岩黄连由天然生长转向规模化种植,一下子就解决了种子之忧。

在摸索种植方法的同时,覃维定也积极外出开拓销路,与各大药店合作解决销路问题。为此,他背着自家的岩黄连,奔走于大街小巷,向一家又一家药店介绍自己的药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目前,1年龄岩黄连烘干后每斤能卖到1000元,3年龄岩黄连干货更是能卖到每斤3000元的“高价”。

覃维定给培育的岩黄连除草。 王以照 摄

覃维定给培育的岩黄连除草。 王以照 摄

岩黄连还未成熟,覃维定就已经接到多家药店的订货电话,目前已经销往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品质得到了买家的认可。覃维定的妻子韦云周还说起了一次有趣的经历:有一天,他们一家人进餐馆吃饭,结账时发现忘记带钱了,覃维定随手从衣袋里抓出两把岩黄连,老板连声道“值了!值了!”从种植岩黄连中尝到甜头后,覃维定更加坚定了自己种植岩黄连的决心。

目前,覃维定的种苗还处于育苗阶段,达到移植条件后,他计划移植至大棚中种植,进一步扩大产量。“岩黄连很娇贵,必须做成营养胚带土移植,一亩地的移植成本需要3.5万元,预估亩产量为100斤,每亩每年能赚净利6.5万元。”覃维定说道。

在今年,覃维定计划扩种到7至8亩,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些村民纷纷开始种植岩黄连,他也愿意为村民提供苗木和技术,并负责销售,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完)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