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后再“接力”

永新县在中乡六月果歌智慧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在中乡第一个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贫困户、获评“2019年江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现在的史小六,身上的“光环”可真不少。有好作风、好思路、好办法,小康建设路上,永新干部有着无坚不摧的底气。

脱贫之后再“接力”

来源:江西日报 2020-10-12 06: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永新县在中乡六月果歌智慧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在中乡第一个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贫困户、获评“2019年江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现在的史小六,身上的“光环”可真不少。第一次见到他时,记者很难把这个皮肤黝黑、笑容满面的汉子,和曾经病痛缠身的贫困户联系在一起。

史小六的“逆袭”,靠的不仅是政府的帮扶政策,还有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头。2016年,经结对帮扶干部郭页发介绍,史小六来到六月果歌智慧农业公司务工,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种植大棚西瓜当年增收2万多元,一举脱贫。此后,从葡萄基地的“小工”成长为“监工”,从公司火龙果基地“总管”再到公司副总经理,他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脱贫致富仗。

在永新,像史小六一样,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后,靠着自身动力跑起来的“马儿”并不在少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永新群众的这份干劲,为全县迈向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奔小康,永新干部底气足

凭什么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按永新人自己的说法,靠的是干部“真心为民、精心绣花、沉心苦干、一心求变”的“四心”精神。

在永新,真心实意为群众的苏区干部好作风,不仅得到传承,更得到了弘扬。县乡村“三级书记”一级带着一级干,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从严管理帮扶队伍,打造“扶贫铁军”,推行“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延链条、强产业、壮经济,锤炼出了一支肯干事、能干事,勇担当、会担当,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队伍。

为了群众的利益,干部们放弃了休息时间,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身患重病却坚守岗位的象形乡五团下村党支部书记龙新华,被莲洲乡双湖村孤寡老人视作亲儿子的帮扶干部钟小飞,还有因公不幸遇难的曲白乡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廖宝瑞……群众看到的,是一名名干部的担当作为。前不久,县光伏办、电力公司的干部和工人们加班加点、冒雨开工,赶在电价下调的时间节点前,将全县光伏发电站并网完毕。“每千瓦时多出来的1角3分钱电费,是他们用拼搏帮我们抢回来的!”高市乡樟木山村贫困户陈喜文说。

为什么申请留任?永新24名到期留任的第一书记回答各不相同。禾川镇汴田村的“蔬菜书记”吴页宝,为的是完成一个心愿——“蔬菜基地刚刚建好,很多村民还没掌握种植技术,这个时候离开实在是不放心”;三湾乡九陇村第一书记郑兵,为的是坚守一份初心——“既然来了,就要为当地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有好作风、好思路、好办法,小康建设路上,永新干部有着无坚不摧的底气。

奔小康,永新乡村风气好

每天清晨,龙源口镇黄陂洲村脱贫户尹天仁都要把自家院子和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指着墙上挂着的“绿色之家”牌匾骄傲地说:“我要对得起这块牌子呀!”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永新已逐步形成了“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新格局,2241个美丽乡村建设村点各美其美,随手一拍便是“人在画中”。在广大乡村,村民们不比谁家钱多,只比谁家荣誉多。这些荣誉,来自“身边好人”“清洁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这些是买也买不来的!”获评2019年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的沈根甫说。72岁的沈老,是县志愿者协会最年长的会员,公益活动、义务宣讲、疫情防控,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榜样的力量,带来了永新的文明新风。全县有1.04万名居民注册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志愿服务总时长72.8万个小时。全县建立了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3个志愿服务组织,这些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既是实践者,又是受益者,生活的幸福感加上了一枚文明的“砝码”。

群众有志气,干部有底气,乡村有好风气,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永新人开始了一场新的“接力赛”!(杨建智)

(杨建智)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