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急救资源在“空跑”中虚耗

立足长远,降低救护车空跑率的可靠办法,是强化医学科普宣传,大幅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民众对于疾病的轻重缓急,能够作出基本判断。在这方面,即使不能指望一招就有显效,但多种举措将效果累加在一起,虚耗在空跑中的急救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莫让急救资源在“空跑”中虚耗

来源:法制日报 2020-07-29 04: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莫让急救资源在“空跑”中虚耗

公民健康素养不高,救护车频繁空跑就是必然代价

□ 罗志华

“急急忙忙赶到,一个人也没有,又白跑一趟”——近日,新华日报新媒体记者从江苏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当天共接听呼救电话2120个,出救派车521次,达到历史最高,其中空跑124次,仅醉酒的就高达32次。据分析,南京市救护车频繁空跑,多因病人或家人中途退车,或者现场未见病人、联系不到报警人,以及错误报警、重复报警等。

救护车在每个地方都属紧缺资源,比救护车更紧缺的,则是车上的急救人员。救护车屡屡扑空、资源虚耗,与病人叫不到或盼不来救护车,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照,成为困扰院前急救的一道难题。

空跑有不同原因,南京如此,其他地方也一样。由于原因不同,对策也应不同。比如,对于多次恶意呼叫120、谎报呼救信息等行为,法规的约束力有待加强。但也要看到,被惩戒的虽是恶意呼叫或谎报者,却可能让其他呼救者为之担心,因为是否带着恶意、呼救信息有多准确,没有明确界限,惩戒多了,缺乏医学基础知识的人,就可能走向不敢呼叫120的另一个极端。因此,惩戒须慎用,需确保不产生误伤。

捂着胸口的人,既可能是胃部小毛病,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等大问题;感觉痛苦的不一定病重,感觉良好的人不一定病轻,判断病情需要掌握疾病基础知识,呼叫120也是一项技术活,健康素养不高的人就很容易出错。这样一来,救护车到达现场未见病人,既可能是恶作剧,也可能因为当事人呼叫120后,发现并无大碍而愧疚离开;重复报警也许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不了解病情导致心情过于焦急。可以说,公民健康素养不高,救护车频繁空跑就是必然代价。

因此,立足长远,降低救护车空跑率的可靠办法,是强化医学科普宣传,大幅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民众对于疾病的轻重缓急,能够作出基本判断。就短期而言,则应在管理与技术等层面出台综合举措。

过去院前急救以点状为主,现在注重形成急救网络。很多城市依托不同的医疗机构,构建胸痛、脑卒中等专科疾病急救与转运模式,便于快速调动离患者最近的医疗机构投入急救与转运。南京市打算在人口密集地区设置更多急救站点,是网状急救模式的另一种形式。“十五分钟急救圈”等区块模式若能得到普及,不仅更多患者可以自行进入急救机构或急救站点,而且救护车在路上的时间明显缩短,空跑导致的损耗就会相应减少。

对120呼救电话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也可提升派车的精确度,降低空跑率。北京市在这方面已有成熟的经验,其做法是呼救电话打到急救中心后,调度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度分类,分出不同的等级,然后将装备精良的救护车派给最需要的患者,对于不太紧急或非急救类转运,则调动普通资源即可,这样即使出现资源虚耗,损失也会很小。

降低救护车空跑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若能开发出更多高性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患者的部分身体指标可迅速传递到急救中心,供专业人员帮助呼救者作出病情判断,健康档案和医疗大数据在急救系统的运用,也便于及时了解病情、合理调配资源。在这方面,即使不能指望一招就有显效,但多种举措将效果累加在一起,虚耗在空跑中的急救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罗志华)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