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彬留守儿童成长乐园促孩子快乐成长,孝老食堂给老人带去温暖,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尚,巡回宣讲传递时代好声音……近年来,会昌县高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县、乡(镇)、村(居)三级为单位,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充分整合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实践载体,丰富实践内涵,有效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西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孝老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卫生的用餐服务。
整合资源,搭建实践大舞台
走进西江镇,该镇整合工业小区扶贫车间办公区域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备了风景独好大讲堂、微型电影厅、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学习、活动、服务场所。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建在哪里,工业小区1500余名员工连同周边群众,拥有了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崭新的舞台。
会昌县按照赣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广泛深入调研,认真听取乡村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制定下发了《会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为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指导。通过落实活动场所,优化场地布局,盘活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利用村(居)面向群众开放的公共场所,打通基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文化服务平台和风景独好大讲堂、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在人群聚集的中心地带建设实践所(站),合理设置休闲娱乐、文化学习等功能区。我县还充分利用每个试点文明实践站附近各姓氏祠堂等场所建设“孝老食堂”。
会昌县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作为实践形式,以文化人、服务群众。
目前我县建成市级试点实践站1个,县级试点实践所5个、实践站32个,实践站建立孝老食堂62个。
调动力量,志愿服务唱主角
“志愿者来到我们社区,免费为老年人量血压、体检,宣传健康知识,我们很开心。”日前,县城区贡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分队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医务行业志愿者为社区老人送去体检服务
在会昌从紧急救援现场到田间地头,从乡风文明宣讲到农村环境整治,处处活跃着“红马甲”的身影。我县把志愿者作为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解群众所需、让群众参与、得群众之心,促进文明生根、实践成风。
自2015年起,会昌县委主要领导启动并坚持每月带头利用一个休息日半天时间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并出台《会昌县党员干部每月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办法》,纳入乡(镇)、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作为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县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县已有志愿者5.2万余人,已完善建立1支县级志愿服务队,54支志愿服务支队,600余支志愿服务分队,在城乡常态化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数1.33万个、总时长417万小时,服务项目和时长均位列全市第一。
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倡新风
周末来到位于小密乡小密村的祖彬留守儿童成长乐园,总能听到孩子们的郎朗书声和欢声笑语,由故去的廖祖彬老人创办的留守儿童成长乐园引导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长。
教师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为祖彬留守儿童乐园的孩子们授课
祖彬留守儿童成长乐园集图书阅览、习字绘画、留守儿童亲情网络沟通等功能于一体,提供无偿服务,颇受群众赞誉。2017年,会昌县把“留守儿童服务”纳入会昌县志愿服务体系,至今全县挂牌建成45个“祖彬留守儿童成长乐园”,逐步在全县推开,依托志愿服务队,在全县19个乡(镇)274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一个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常态化组织开展活动的“祖彬留守儿童成长乐园”,留守儿童成长乐园成为实践新载体,已为500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过免费辅导。
与此同时,会昌县还精心打造了“风景独好大讲堂”,把“普通话”变成“家乡话”,用身边人、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创新形式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持续开展的“岚山读书”活动中,会昌干部职工坚持每月精读一本书,赏读两篇好文,观看一部电影,举办读书沙龙,写读后感并且参加公益活动,不仅让干部丰富了头脑增长了干事本领,也让“岚山读书”成为了全新的文明实践载体,丰富了实践内涵。
编辑:王志霖
审核:梁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