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举办毕业季双选会 学生就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6月30日,宁夏医科大学举办今年毕业季首场线下就业双选洽谈会。宁夏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刘东说:“学生6月30号离校后,学校就业工作将不间断进行,持续为学生推送就业岗位,通过视频会议与学生精准互动。

宁夏医科大学举办毕业季双选会 学生就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来源:央广网 2020-07-01 11: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广网银川7月1日消息(记者徐升)6月30日,宁夏医科大学举办今年毕业季首场线下就业双选洽谈会。近2000名毕业生与提供1800多个岗位的74家单位面对面洽谈对接。受疫情影响,国内整体就业形势紧张,医学毕业生同样面临就业“大考”,但同时,疫情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等领域带来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双选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徐升 摄)

宁夏医科大学是全区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是宁夏乃至周边医院医学人才的摇篮。今年,宁夏医科大学毕业生共有2106人,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573人,本科970人,专科500人,留学生45人。

毕业生照片墙(央广网记者 徐升 摄)

此次学校举办的毕业季首场线下双选会共有74家单位参加, 提供岗位1800多个。在双选会现场,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研究院、固原市中医医院、银北医院、古方医药公司等来自全区各地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设立了双选洽谈点,招聘岗位几乎涵盖了各大医学专业。在一些知名的公立医疗机构洽谈点,毕业生踊跃咨询,院方工作人员会对学生做现场测评。而不远处的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洽谈点却鲜有人问津。

“我比较看重医院所在的位置,同时更倾向于在三甲医院就业。”2020届护理学毕业生马季说,护理专业相对更好就业,但身边很多外地同学想在宁夏就业,大家都想去好医院,所以都要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一位前来招聘的工作人员介绍,三甲医院、离家近、待遇高,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因此形成了求职中的“冷热不均”现象,很多毕业生因此在知名医院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从而错失了最佳就业时机,建议毕业生理性择业,切忌盲从。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洽谈(总台央广记者徐升摄)

目前,国家对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医学类毕业生实行“5+3”政策,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医学本科毕业生须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证书才能获得从医资格。作为指定培训机构,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今年计划招收12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医院住培管理科工作人员葛思懿介绍说,在3年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规培生待遇和医院住院医师待遇相当,表现非常优秀的规培生,将有机会继续在医院就职。另外,自治区人民医院今年还将从规培生中优选10%左右的学生,用以培代招的形式录入医院,规培结束后将直接供职于医院。

葛思懿在招聘中发现,部分毕业生一方面想要择业,另一方面又打算考研,透露出犹豫和彷徨。她建议,毕业生要扎扎实实到投入临床工作中,积攒临床工作经验,为以后的择业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要将眼光放长远,既然选择了医学,就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当地武装部讲解大学生入伍政策(央广网记者 徐升 摄)

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护人员作为主力军奋不顾身投入到一线救治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疫情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次招聘会中,各大医院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较以往明显增加,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等岗位的招聘热度明显升高。

2020届中医内科硕士毕业生谢彧轩在双选会之前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他说:“在就业中,我更看重的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既然学了这个专业,还是希望能够多深造。在此之前,我也有过急于求成,但是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目标会渐渐地明确下来,对于就业会越来越自信。”

  现场咨询洽谈(央广网记者 徐升 摄)

记者从宁夏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了解到,截至6月30日学校签约就业率为33.24%。从就业渠道来看,医疗行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仍为毕业生就业主要渠道,三支一扶(支医)、西部计划、特岗教师 (医学类相关教师)、参军入伍、行政事业单位招考为就业的辅助渠道。

宁夏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刘东说:“学生6月30号离校后,学校就业工作将不间断进行,持续为学生推送就业岗位,通过视频会议与学生精准互动。目前,学校与各学院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就业服务和就业率好的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就业率靠后的学院,纪委进行见面谈话,确保六保六稳工作落地见效。”

(徐升)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