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两千多家扶贫车间助力脱贫致富

工人日报讯建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的大树乡南阳洼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甘肃本聚手工艺开发公司,是辽宁方大集团投入100万元建起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刺绣产品。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甘肃省累计建设扶贫车间2045家,吸纳9.1万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4万人。

甘肃建两千多家扶贫车间助力脱贫致富

来源:工人日报 2020-06-15 08: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工人日报讯建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的大树乡南阳洼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甘肃本聚手工艺开发公司,是辽宁方大集团投入100万元建起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刺绣产品。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红林是受益者之一,“出了家门口就是车间,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每天还能回家给老人孩子做饭,再努力一段,就能脱贫摘帽了。”

和马红林一样,在这个扶贫车间已有5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目前,该扶贫车间还办了员工食堂,员工可免费享用工作餐。这些遍布全省各乡镇的扶贫车间,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脱贫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甘肃省累计建设扶贫车间2045家,吸纳9.1万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4万人。

甘肃省制定了一次性奖补、贴息贷款、土地厂房租金减免及用水用电补贴等方面的11项优惠政策,同时对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技能培训的,给予培训补助。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后,甘肃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措施,对扶贫车间吸纳用工按稳定就业3个月、6个月以上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的补贴,对跨省运输原料和成品的扶贫车间给予50%的运输费用补贴。

在推动扶贫车间的发展上,甘肃逐步探索出依托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依托地域文化、依托易地搬迁等多种模式。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方式,在人口集中的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发展“厂房式”扶贫车间;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发展“合作社式”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的方式,发展“居家式”扶贫车间。同时,积极发展“互联网+”、季节性扶贫车间等800多个,形成了多领域、多业态、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为了加强对扶贫车间的规范管理,甘肃还严格规范认定授牌,加强扶贫车间工作指导,引导建立员工考勤、工资发放、质量监管等制度,建立完善扶贫车间退出机制,对带贫能力弱、经营管理不善的扶贫车间稳妥有序退出。

甘肃省各级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在扶贫车间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努力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打造扶贫车间特色品牌,支持扶贫车间向扶贫工厂转型升级,充分吸纳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记者 康劲)

(康劲)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