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十大岗”让增收有保障了

吕梁山上的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武家庄镇郝家圪垯村,有一条小河在村边流淌。对于常年不在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的边缘户,我们专门出台了易地型公益岗,形成了解决边缘户的持续增收的岗位制度办法。

山西吕梁:“十大岗”让增收有保障了

来源:人民日报 2020-06-11 08: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吕梁山上的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武家庄镇郝家圪垯村,有一条小河在村边流淌。这条当地居民都叫不上名的小河,是整个村庄的“母亲河”。不久前,小河第一次有了专职的看护人——赵福生。

赵福生今年55岁,是郝家圪垯村的贫困户。2017年,他被查出患了肺癌,依靠国家帮扶政策,十几万元的治疗费用大部分得到了报销。可患病后的赵福生劳动能力大为下降,收入也随之降低,两口子一年到头收入才几千块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为了让处在脱贫边缘的群体持续稳定增收,今年3月,中阳县经过调研,提出了“十大岗”的制度设计,精确瞄准边缘户,通过新增村里十方面的固定岗位设置,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赵福生这才走上了“护河员”的岗位。

“‘十大岗’包括保洁员、护河员、护路员、网格员、宣传员等,但并不意味着只有10个岗位,而是根据每个村子贫困人口比例、边缘户人数多少、自身意愿和工作能力等,确定具体岗位数量。”中阳县县长田安平说,“在制度设计上,允许一岗多人,且不和原有岗位发生冲突。我们根据资金量,全县共确定了3000个左右的岗位,郝家圪垯村确定了14个岗位。”

有了好政策,还要保证执行公平,村民服气。“十大岗”的实施难点,就在于脱贫之后重新精准测算边缘户的收入。“在村里,这样一个固定岗位大家都盯着,谁都想多一份收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收入算清楚,谁最困难就优先照顾谁。”郝家圪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高真通过连续入户走访、逐一比对,并经过集体讨论和论证,最终确定了边缘户的收入区间。

“我们把人均收入精准到了分。”包联单位负责人、中阳县财政局长高青山说,“不过,贫困户的收入情况,仅靠入户了解是不够的。”比如有一项取暖清洁能源补贴,去年普遍增加了,但平均每人增加了多少、标准是什么,老百姓未必清楚。还有就是农村的养老保险,60岁到64岁每个月是一个标准,但64岁以上又是另外的标准,金额年年都在变动。为了精准测算,驻村工作队特意从拨款单位要来了相关数据。

有了精准测算的收入区间,岗位设置起来就能一碗水端平。“同样是保洁员,根据收入区间的不同,安排了不同的工作量,每月收入也从500元到800元不等。”高真说。

“脱贫不脱政策,在用制度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田安平说,“针对村里的边缘户,‘十大岗’能解决不少问题,而对于那些没有评上‘十大岗’的边缘户,则通过临时劳务型岗位为他们提供帮助。对于常年不在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的边缘户,我们专门出台了易地型公益岗,形成了解决边缘户的持续增收的岗位制度办法。”(记者 乔栋)

[ 编辑:张旭 ]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