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产业扶贫取得六大成效

2019年,全区5379个贫困村中有5370个贫困村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或产业示范基地(园)覆盖,基本实现“一村一新型经营主体”或“一村一产业示范基地(园)”。2019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新增总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8.3%;所有行政村当年集体经济新增收入均突破4万元,18.6%的村当年新增收入超过10万元,5.4%的村当年新增收入超过20万元。

广西产业扶贫取得六大成效

来源:广西日报 2020-05-29 08: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我区产业扶贫取得六大成效

5月28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广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广西坚持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综合保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有体系、发展有规模、带贫有机制、科技有支撑、增收有实效、集体有收入的良好局面。

产业有体系。近年来,广西探索制定了扶贫特色产业认定标准,建立了全区扶贫特色产业目录,出台了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劣到优,构建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扶贫产业体系。

发展有规模。2019年,全区发展有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占有发展能力贫困户总数的92.92%,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了96.82%的有发展能力贫困户。通过推进产业扶贫,一批扶贫产业已成长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势特色产业。2019年,广西糖料蔗产量占全国的六成以上,桑蚕茧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多种农林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带贫有机制。广西以创建产业示范园区为平台,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经营模式,采取直接帮扶、订单生产、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务工就业等形式,直接带动了36.48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2019年,全区5379个贫困村中有5370个贫困村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或产业示范基地(园)覆盖,基本实现“一村一新型经营主体”或“一村一产业示范基地(园)”。

科技有支撑。广西组建了100个自治区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33个国定贫困县产业扶贫专家服务组、133个产业扶贫培训讲师团,2900余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3.27万人(岗)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共5支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区域全覆盖、产业全覆盖、户户有指导”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2016-2019年,全区共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班2.31万期,培训贫困群众118.03万人次,有力提升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技能水平。

增收有实效。根据建档立卡数据统计,在广西已脱贫的450万人中,有426万人通过产业帮扶,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占脱贫人口的94.67%。产业扶贫成为产业脱贫攻坚的最主要措施,成功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

集体有收入。坚持产业优先、模式多元,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扎实做好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七篇文章”,全面消灭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初步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从“重数量”向“提质量”、“增收入”向“见效益”、“输血”向“造血”、“见子打子”向“长远谋划”等“六个转变”。2019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新增总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8.3%;所有行政村当年集体经济新增收入均突破4万元,18.6%的村当年新增收入超过10万元,5.4%的村当年新增收入超过20万元。(记者/陈静)

(陈静)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