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沿河自治县沙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黄爱新,骑着摩托车赶回老家黄家洞村管护果园。见到硕果满枝,他心情舒畅:“你瞧!今年才种的这3棵空心李,也开始挂果了!”
这块仅够种3棵空心李的土地,曾是黄爱新家的宅基地,上面有两间旧木房,居住着他们一家5口人。不单住房狭窄,而且只有1亩多耕地,加上传统种植收益微薄,黄爱新一家过了不少苦日子。
近年来,沿河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动员群众搬出大山,彻底摆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目前该县已累计搬迁1万多户5万余人,黄爱新是其中之一。
去年10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黄爱新带着妻儿搬离大山里狭窄的旧房,搬到位于县城的沙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四室一厅的宽敞新家。
虽然住进新房子,也找到了新工作,但黄爱新仍旧舍不得拆掉老家的旧房子。他顾虑重重,“若将来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就连退路也没有了!”“拆了旧房,老家的耕地和山林还属于我吗?”
沿河易地扶贫搬迁共计10858户,其中除3134户因连体房、传统村落等因素列为可不拆除外,应拆除7724户。尽管拆旧复垦有一定补助,但很多人都有着与黄爱新同样的顾虑,始终下不了决心。
为此,沿河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力筑牢就业、就医、就学等保障网,确保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发展,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方案,各村脱贫攻坚队员进村到组入户开展政策宣传,竭力打消搬迁群众故土难离、旧房难舍的情结。
“旧房拆除后,你们享受的承包地权益不变、享受的林地权益不变、宅基地复垦复绿后承包经营权不变。”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动员,黄爱新终于打消顾虑,决定和破旧狭窄的老房子彻底诀别。
去年11月19日,在村里脱贫攻坚队的协助下,黄爱新欢欢喜喜拆掉了老房子,并在复垦出来的土地上种植3棵空心李树。经过一个春天的孕育,如今李树开出致富花,已结满了希望的果实。
“现在老家的土地全部种了空心李,今年都已陆陆续续挂果了,预计可收入1万多元。”黄爱新说,以后只要用心经营好城里的新家,管护好老家的果园,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拆老房断返贫后路,栽新树奔小康大道。截至4月底,沿河99%以上的应拆旧房均已拆除,复垦的土地变成了空心李果园、辣椒种植基地等,成为一座座新的金山银山。(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朱邪 杨聪)
(朱邪 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