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国博首博今天重新开放观众镜头云端分享开馆瞬间

观众用手机和镜头记录下重新开放的故宫。轮椅、童车回收后,工作人员会做到一用一消毒,并在每日闭馆前,对各项服务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与消毒。记者在参观时发现,故宫冰窖、乾清门广场、御花园及神武门区域开放了部分文创售卖点。

故宫国博首博今天重新开放观众镜头云端分享开馆瞬间

来源:北京晚报 2020-05-01 14: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观众镜头云端分享开馆瞬间

  观众用手机和镜头记录下重新开放的故宫。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疏影微香,芍药花娇,闭馆98天的故宫博物院用满园的繁花锦簇重新迎接宾客。不到8时,第一批游客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午门外翘首等待。市民赵女士是一位老北京人,她说:“我已经三十多年没来过故宫了。这次疫情让我格外想走进身边的景点看一看,这次如愿以偿了!我要用镜头把这里的点滴都记录下来,带回家!”

国博、首博等一批博物馆也在今日恢复开放,由于采取了实名分时预约制,开馆前各馆均未出现“排长队”、“人流扎堆儿”等现象。截至发稿时,各馆运营平稳有序。

新规矩

进门都能“无接触”

博物馆恢复开放,参观添了不少新规矩,各馆进门前都增加了步骤,观众可以“无接触”进门。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观众进门前要先到预检区,核录“北京健康宝”,经查询健康状态良好后,方可激活门票。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做出了修改,如果网上预约成功的观众直接进行检票,门票状态会显示为未激活。

随后,观众进门刷身份证等也都采取自助模式,无需和工作人员有任何接触。故宫开放管理处副处长雷铭介绍,安检区域还新增了非接触式测温设备,一旦有体温异常者会报警。

首博则采取了“双验”进门模式,观众需要出示“绿码”,工作人员会用手持设备扫其身份证,确认预约信息。国博也明确,观众入馆须配合进行身份证核录、出示本人实时健康码,观众也可通过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提前申领当日健康码。

大扫除

开馆前彻底消杀

唤醒沉睡近3个月的博物馆,靠的是一次彻底的消杀。故宫介绍,游览线路经过了全面消杀。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也已经摆放到位,卫生间原有的垃圾箱也全部更换成了带盖封闭式的垃圾箱。

在阙右门南侧朝房,工作人员将服务咨询台搬到室外,并设置了1.5米的安全隔离线。轮椅和童车的区域均提供免洗消毒液,为观众填写租借单及递交现金前后进行手部消毒。

轮椅、童车回收后,工作人员会做到一用一消毒,并在每日闭馆前,对各项服务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与消毒。

为了这次重新开放,故宫增加了专业紫外线臭氧消毒设备7台, 保证在每次讲解器发放前和回收后将讲解器(包括耳机)进行杀菌消毒。对于室外区域的路面、独立院落以及公共设施,工作人员也增大了消杀频次。“像是座椅等,保洁人员会用手持喷壶进行人工消毒,不留死角。”

在首博和国博,各类消毒用品和洗手液也已经摆放到位。首博专门按照每日一千人的预约上限,准备了一千台自助导览器,实现“一器一日一人用,用过即消毒”。

重间隔

确保观众不聚集

镜头不断发出的“咔嚓”声,成为博物馆里最美妙的“合唱”。百日重逢,观众们几乎时刻举着手机、相机,记录故宫里的点滴。市民林女士持年票参观故宫。她说:“很多外地朋友已经发短信了,希望我能代表他们先来看一看。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等到疫情缓解后,他们都打算来北京看故宫。”

“几位,咱们注意一下间隔,谢谢您的配合。”太和门广场前,安保人员手持“保持距离”的提示牌,不时提醒两句。出于防控安全考虑,此次故宫只开放室外区域,所有展室展厅暂不开放,珍宝馆、钟表馆暂不开放。中轴线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西部区域的慈宁宫、寿康宫等原状大殿敞开大殿门,观众可在殿外参观。东西六宫各院落、慈宁宫花园、御花园都可以在室外参观。故宫工作人员介绍,在东西六宫各院落,如果观众多,会局部采取限时限流。御花园、慈宁宫花园正值牡丹花、芍药花盛开时节,为防止观众聚集,采取了单向循环参观的方式。

记者在参观时发现,故宫冰窖、乾清门广场、御花园及神武门区域开放了部分文创售卖点。不过故宫建议观众还是通过网络平台选购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

国博和首博也是根据客流预估等情况,合理设置开放区。首博开放区域暂定为方形展厅一层至五层所有展厅,一批重磅展览确定延期。比如原定于2月16日结束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将延期至5月底。展厅里,仅一级文物数量已达百余件。原定于6月底结束的《1420:从南京到北京》也将延期。国博17个展览联手开放,观众可以在展厅里漫步饱览上下五千年。

本报记者 刘冕 孙乐琪

(刘冕 孙乐琪)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