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间27公里的“逆行”之路

今年52岁的陈学权,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车辆段绥芬河运用车间国际组的检车员,主要负责俄罗斯回送运输车辆的安检工作。因为疫情变化,中国每天大约都有一到两车皮的口罩等物资运送到俄罗斯。

中俄间27公里的“逆行”之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4-20 13: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俄间27公里的“逆行”之路

图为陈学权在工作中。 朱宜尧 摄

中新网哈尔滨4月20日电 题:中俄间27公里的“逆行”之路

朱宜尧 中新网记者 史轶夫

从中国绥芬河和到俄罗斯的格罗迭科沃,共计27公里,要经过两个小站,一个是散沟,一个是松树。松树是边检检查站,所有从铁路口岸出境的物资、人员,都要经过松树边检检查站停车进行严格检查。

今年52岁的陈学权,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车辆段绥芬河运用车间国际组的检车员,主要负责俄罗斯回送运输车辆的安检工作。把运输到俄方的车辆,通过他的车辆技术检查,再完好地运送回中国。半个钟头的检车,看似轻轻松松,可来来回回要一整夜,手续、安检繁琐不说,疫情当敌,更是增加了不少的耗时。

因为疫情变化,中国每天大约都有一到两车皮的口罩等物资运送到俄罗斯。

疫情当前,经常出国的老陈成了逆行者,打心里说,老陈也怕!“咋能不怕呀!最初谁也不了解不认识病毒的时候,心有些慌,加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还有日日更新冷冰冰数字,不知道该咋办。好在国家迅速出台了防护措施,单位又提供了完套的防护用具,心里有了定心丸。”

  图为陈学权在工作中。 朱宜尧 摄

半个小时的检车,老陈要对照票据,什么样的车,怎么出去的,缺了什么配件,检查一丝不苟,哪怕运输途中车梯扭曲变形,也要和俄方交涉说明,出具相关手续。老陈说,不能怕麻烦。如果你怕了麻烦,麻烦可能真的就天天找上门来。如果你认真了,小麻烦自然就没了。他要为国家负责。

回家后的老陈,第一件事儿就是自我隔离。这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家人的负责。足不出户,待在自己的小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里大事小情全由爱人办理。

绥芬河疫情比较严重,小区封了门,只留一个口进出往来。每家每户发了出门证,专人采购,三天一次。进出小区扫码,进户全套消毒。

政府派专人24小时不间断守护百姓的出行安全。每天每家发放三个口罩和一小瓶酒精。4月17下午,老陈做了第二次的免费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老陈说,咱是当兵的人,脱了军装又穿上这身洁白的防护服,突然有了使命感。

隔离就是工作,就是任务,就是天大的事儿!保护好自己,才能坚守岗位。

朴实的话更容易感动人。

(完)

(史轶夫)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