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最美的春色——工地车间动起来 田间地头忙起来

宁夏固原最美的春色——工地车间动起来 田间地头忙起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09 16: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春日渐暖,山花盛开,春的气息浓了。

走进宁夏固原西吉县,项目开工,车间复工,田间忙碌……这座县城因为人气再次“活”起来了,疫情下的沉寂正在渐渐远去。

西吉县城红太阳花园商住小区项目建设工地,机器一字排开,工人装备整齐,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现场布置虽然简单,但这样的“仪式感”中,蕴含着浓浓的“擂鼓助威、重振士气”意味。年度计划投资67.48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方面,这80个项目的相继实施将为西吉带来新气象。

不远处,西吉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工地,工人正在有序施工。3月16日开工以来,承担项目建设的两家建筑企业目前用工分别达到80人、60人,除个别技术工人来自甘肃外,其余都是本地工人。

“工人进出工地,从实名制通道通行。实名制通道安装了刷脸打卡设施,工人必须如实填报信息,每天进行打卡测温、个人消毒。”项目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为稳定用工,今年每个工种工资略有上涨,“虽然用工没有达到满负荷,但建设进度在可控范围,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西吉工业园区现入驻工业企业18家,带动就业1200余人。走进园区天之涯服饰加工车间,伴着缝纫机有力的踩踏声,眼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每个工作台整齐摆放着各色衣物。天之涯服饰是以生产各类防护服为主的制衣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生产线工人80%是本地群众,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半数。2月15日,企业便及早复工复产,投入紧张的生产中。

靳玉玲是震湖乡红庄村人,带着孩子在城里读书,2018年企业落户园区后成为车间缝纫工,每月有了2000多元收入。疫情袭来,她十分担心,“车间停产,我就断了收入。”贫困农村家庭,少一份收入就多一份负担。意料之外,她很快接到复工通知,安排好未开学的两个孩子,高高兴兴上了班。

“订单都是年前接的,生产也很快步入正轨,按时交货没问题,疫情对我们基本没产生什么影响。”看着有序运行的车间,车间负责人陈光平心里很踏实。

目前,西吉工业园区复工率100%。一段“特别”的宁静之后,园区又火热起来了。

疫情期间,将台堡镇牟荣村育苗扶贫车间显得“从容”。扶贫车间有温棚42栋,主要为本地蔬菜基地提供种苗,去年产值200多万元,是村里脱贫增收的“铁杆庄稼”。

扶贫车间2月至6月育苗,6月至12月种果蔬。去年采摘完最后一批圣女果,就开始整地育苗,疫情期间并未停工。村里在主要关口设立卡点,做到不出一人,不进一人。常年务工的20个人都是本村村民,没有外出经历,也没有与外来人员接触经历,每天进行测温、消毒后,戴口罩上工。

位于马莲乡张堡源村的向丰循环农业示范园育苗中心温棚内,20多个妇女戴着口罩,手脚麻利地取盘、插苗。她们都是本村村民,2月10日开始在这里务工。今年工资调整,原来每人每天平均95元,现在按件计算,育一盘苗1.5元,手快点一天能挣150元,大家干劲十足。

摆满穴盘的苗棚内绿意盎然,育苗中心负责人苏向根看到这些绿色,就看到了希望。前段时间对他来说格外煎熬。年前签订了十多份订单,受疫情影响迟迟开不了工,最闹心的是贵州、广东等外地客商签订的高端蔬菜种苗籽从国外进口,不能按计划到货,无法及时育苗,损失不小。

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苏向根一边召集务工人员开始育苗,一边协调处理年前订单。“一年之计在于春,以前听这句话,觉得有些文绉绉,今年有了切身体会。农时不等人,耽误不起。好在气温升高,这是极大的利好。”不负春光,只争朝夕。最近,苏向根抓紧组织把能完成的订单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已经错过的无法弥补,他打算扩大大田蔬菜种植规模,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桃树棚里,朵朵花儿开始竞相吐蕊绽放。过不了多久,定会繁花满棚!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摄影 文丽荣 张艺菲 安磊张永东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