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连续14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

昨日,北京市召开第7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志军介绍,对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服务方面,涉及“接收、监测、诊疗、保障、解除、反馈”六个关键环节。

北京连续14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04-08 07: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昨日,北京市召开第7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市已连续14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在疫情防控方面,本市要求各区、各部门加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管理和服务,坚决杜绝躲避集中医学观察的行为发生。发布会现场,海淀、石景山两区相关负责人分享了管理与服务经验。

加强集中医学观察点管理和服务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北京市已连续14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零报告不等于零风险,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严防严控,精准防控。提示市民朋友,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提高警惕,越需要坚持。”

徐和建提醒,当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广大市民朋友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去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旅行,避免旅途感染风险。疫情还未结束,要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自觉做到勤洗手、戴口罩、留距离、不聚集。

此外,各区各部门要加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管理和服务,要严阵以待、运转有序、服务贴心,严格标准做好消杀、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工作,防止发生聚集性感染,严格落实集中医学观察措施,坚决杜绝躲避集中医学观察的行为发生。

海淀区解析集中观察“六大流程”

截至4月6日,海淀区共启用了12个区级集中医学观察中心,19个街镇级集中医学观察点,累计医学观察3426人。在发布会现场,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志军介绍,对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服务方面,涉及“接收、监测、诊疗、保障、解除、反馈”六个关键环节。

其中,“接收”环节注重严格的信息登记,发放《集中观察个人告知书》、《温馨提示》,做好各项防护指导;“监测”环节建立健康状况日报制度,每日至少2次询问集中观察人员健康状况、2次开展体温测量,准确记录《集中观察人员健康监测卡》;“诊疗”环节,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集中观察人员,由120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保障”环节,规范送餐、快递、生活必需品等接转递送流程。

在“解除”环节,对观察期满且符合解除条件的人员,分类出具《集中观察证明》、《解除集中观察通知书》、《温馨健康提示卡》后,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反馈”环节,则是将解除观察人员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居住地,提醒观察期满,继续做好自我健康检测。

石景山每周巡检集中医学观察点

在发布会现场,石景山区副区长左小兵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石景山制定了《境外输入病例调查处置工作方案》等工作文件,根据境外输入病例的特征,认真、细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同时,石景山区不断强化对集中医学观察点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对健康监测、人员转运、消毒及物资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健全部门联动,区委组织部选派处级干部驻点集中观察点,同时增派公安干警。此外,石景山区还加强对集中医学观察点开展每周巡查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入住人员管理、垃圾处理、消毒措施、健康监测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已开展74次巡查检查。

文/本报记者 王斌 刘婧

举措

海淀设立“阳光暖心”特别照护小组

目前海淀区共有130余名未成年人正在进行集中医学观察。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志军介绍,考虑到未成年人独自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有的可能还会出现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海淀区设立了“阳光暖心”特别照护小组,为集中观察的未成年人提供集“生活、医疗、心理、学习”于一体的“阳光暖心”特别照护。

据介绍,海淀区为每位集中观察的未成年人提供一张“阳光暖心卡”,通过标明热线电话以及服务公众号、需求调研二维码等,让未成年人详细了解集中观察期间可以享受到的服务,鼓励未成年人安心观察。同时,赠送一个“暖心大礼包”,包括抱枕毯、情绪回收箱、蓝牙音箱等10样实用小物品,充实观察期间生活的同时,缓解未成年人紧张焦躁的情绪。

此外,海淀区开通了一条服务专线,收集未成年人需求,对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同时建立一份联系名录,就集中观察期间未成年人自身情况、特殊需求等,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保持高效联络沟通,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海淀区还成立了心理疏导团队,为有需求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并根据未成年人特定学习阶段,协调相关教育机构开通线上辅导课程,满足其集中观察期间知识学习、课程补习等需要,实现精准化对接、个性化服务。

石景山每周制定“爱国卫生运动”主题

石景山区副区长左小兵介绍,今年以来,石景山区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区累计出动各级人员约15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7万余份,整治各类市场62个,清理孳生地5000余处。未来将每周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以环境卫生治理为主的清洁家园行动。

左小兵介绍,今年是石景山区第32个爱国卫生月,按照市爱卫会的有关通知要求,石景山区制定了相应的方案,每周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以环境卫生治理为主的清洁家园行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热烈响应,积极投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

第一周主题是“改善城市环境,共享健康生活活动”,全面开展城市环境整治,打造优美城市环境;第二周主题是“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倡导文明就餐习惯,引导文明健康行为;第三周主题是“清洁一平米,健康每一天”,组织开展社区、单位环境卫生大扫除,营造健康工作生活环境;第四周主题是“和谐心态、快乐生活”,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生活。

同时,左小兵提到,全区“老街坊”在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防控中,参加爱国卫生活动35万人次,参加社区值班56万人次,老街坊已经成为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主力军,是活跃在石景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斌 刘婧

(王斌 刘婧)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