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一次特殊的“互联网义诊”

今年的3月12日是世界肾脏日,上午8点半,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内科的远程会诊中心里,常文秀主任和科里四位骨干医生,正对着手机和电脑屏幕忙碌操作着。一中心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同时具备依托互联网的远程会诊功能,在疫情期间发挥平战结合优势,利用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功能与发热门诊搭建远程连线。

世界肾脏日,一次特殊的“互联网义诊”

来源:北方网 2020-03-15 10: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的3月12日是世界肾脏日,上午8点半,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内科的远程会诊中心里,常文秀主任和科里四位骨干医生,正对着手机和电脑屏幕忙碌操作着。原来,他们在进行一次特殊的“互联网义诊”。  

常文秀主任(中)和医生们在进行“互联网义诊”

“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日,既往每年世界肾脏日,我们科都会开展现场义诊及科普宣传教育,还会与病人举行一些联谊活动。今年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我们就把义诊搬到了互联网上,通过讲座、微视频等宣传方式,让患者对肾病更加了解。”常文秀主任说。

线上为患者普及肾病知识及进行诊疗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是天津市卫健委系统最大的三甲医院,天津市医学中心之一,年门诊量230万人次。如何让众多患者避免在医院聚集,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同时还能及时地得到治疗呢?对于任何医院及医护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因为一中心医院具备长期互联网诊疗基础,在此次疫情期间,医院整体应对得比较从容。据一中心医院信息处副处孙歆介绍,早在2018年年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搭建完成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了同本市合作医院间的疑难病例讨论、诊疗指导及在对口支援地区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输出。同时,一中心医院依托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在线健康咨询服务。患者只需关注“天津一中心互联网移动服务”官方公众号,绑定本人信息后,即可向专业医生团队进行咨询。  

经市卫健委与医保局审核备案,一中心医院率先借助市医保局官方APP“金医宝”,实现医保患者线上支付,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诊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远程医疗“信息流”代替“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感染,减轻门诊压力和人员聚集,从而使医患共同筑起疫情防控新防线。

“金医宝”APP

据常文秀主任介绍,肾内科的慢性肾脏病长期患者有400人左右,腹透患者有300人。肾内科针对慢性肾脏病和腹透患者,各有一支专业医护团队。平时除了现场问诊外,也为随访患者提供互联网咨询服务。“在此次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互联网的作用尤为突出。很多病人无法现场到医院就诊,为此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互联网问诊工作。比如,通过互联网了解随访病人的现状,他们可以把病历数据传递过来,有专职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在线解答。对于一些病人治疗的调整,我们也尽量在线上完成。如果病人需要取药的话,可以把原处方先传过来,我们提前把药备好,这样就能保证他们来医院用最短的时间把药取走,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

血液透析的信息化系统

对于预约门诊,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把病人的预约时间分成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错峰安排,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现场聚集情况的发生。对于一些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他们也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一些疫情防护知识,让患者居家也能随时了解相关情况,有益于缓解焦虑和减轻压力。

医护人员为透析患者测量体温

“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发现,通过互联网随访的病人,病情都很稳定,甚至腹透病人平时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如腹膜炎,在此次疫情期间的复发率有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患者在思想上更重视,生活中也加倍注意了。由此可见,通过互联网完全可以满足随访病人日常的诊疗需要。”常主任说到。

  医护人员用ipad进行查房

及下医嘱和记录患者各项指标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护人员做了精心的部署和周密安排,但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了。面对此次疫情,肾内科承担了支援的任务,有几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天津市海河医院及本院发热门诊进行一线支援,此外,一名医生援助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津市精准扶贫项目), “在人员缩减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做好病房、门诊、互联网的诊疗工作,及血透工作,大家从春节到现在没有休息过。特别是互联网问诊,几乎是24小时在线,病人随时出现问题,我们都要进行随时解答。”除了肾内科,一中心医院很多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不舍昼夜,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并利用“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为众多患者服务。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一中心医院每笔互联网续方处方都严格经院内审方及药师审核,执行与线下标准一致的处方监管。药品药房监管分装,统一快递配送到家,保证患者足不出户就能拿到药。

一中心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同时具备依托互联网的远程会诊功能,在疫情期间发挥平战结合优势,利用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功能与发热门诊搭建远程连线。初步实现了互联网远程医疗、远程会诊、多学科的MDT会诊,以及互联网院内外会诊的新方式。(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津云·记忆天津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