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因疫情陷滞销困境 农户企业寻多方拓销售渠道

兰州百合因疫情陷滞销困境 农户企业寻多方拓销售渠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10 15: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被誉为“中国百合之都”的兰州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1000余吨兰州百合陷入外销停滞之困。

兰州百合产业是兰州农业的特色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良的产品品质,产业带动作用和市场潜力巨大,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兰州百合目前已成为广大山区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

据悉,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且味道甜美、营养丰富、色泽洁白如玉,是上乘的医食同源佳品。目前兰州百合的种植面积近10万亩,其中七里河区有6万亩左右。加之七里河周边的临洮、永靖等地的种植,整体来看,兰州周边有近20万亩的百合种植。按照3年生长周期来计算,兰州周边每年有6万亩左右的百合,产量每亩为2000斤。且兰州百合已经形成产业化市场,兰州百合大中型加工企业主要在七里河区,有200家左右。

对于当下兰州百合外销受阻的情况,兰州米家山百合有限公司董事长米生禄说:“兰州百合声名远扬,在境内外市场颇有口碑。就公司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公司店面销售占30%,电商销售占50%,本土零售市场占20%。但客观地说,此次疫情还是让百合销售受阻。”

他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等百合主要外销目的地的餐饮企业歇业,导致了兰州百合外销停滞,而且还出现了退货的情况。目前至少有200多吨百合被退回。

兰州市七里河区宏瑞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陈得琴也说出了同样的看法:“因为受疫情的影响,酒店没有开业,商家进的百合没法销售,就直接进行了退货。每箱百合的运费是30元,人工装卸费是22元,一个来回就是44元,也就是说,只要退货,我每箱至少得搭上74元,其他的费用还都不算。”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百合经销企业受一季度销售不畅的影响,资金链出现断裂危机。同时,由于疫情造成工人到岗率不高,致使去年秋季收购的百合不能及时进行加工,增加了存贮成本,严重影响今年的百合收购和加工,对兰州百合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

针对疫情下百合的销售困境,2月27日,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的百合种植户豆大龙选择求助于媒体,通过致电《兰州晚报》,豆大龙希望能用“跟晚报GO”这一电商平台,帮助销售积压的百合。

据悉,“跟晚报GO”是兰州晚报在疫情时期与京东物流合作打造的电商平台,旨在疫情时期为群众提供方便的食品采购服务。目前,“跟晚报GO”小程序上,不仅上架了兰州百合,还有其他几种甘肃特产食品。

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有18个系列的百合产品在售。公司的销售总监王小花说,“我们的百合产品之前主要出口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每年的出口量占总销售30%-40%,但受疫情影响,目前出口已暂停,这些量就要通过‘出口转内销’的形式‘自我消化’。”爽口源也希望能上线“跟晚报GO”平台,推出适合媒体电商平台销售的百合产品。

除了农户和企业在拓宽销售渠道上想办法外,兰州市农业农村局也建议政府有关方面加大对百合的产销对接力度,并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平台,倡议各单位食堂、公职人员购买百合,帮助企业出售滞销产品,回收资金,通过贷款、企业复工、品牌建设、对外宣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