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拇指作家”马慧娟的农闲笔记:一个和五个

宁夏“拇指作家”马慧娟的农闲笔记:一个和五个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03 20: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宁夏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白苏,全家八口人,五人都是医护人员,全部在抗疫一线。在红寺堡人民医院当护士的二女儿,已被批准参加援助武汉的医疗队,即将出发。马慧娟,宁夏“拇指作家”以种地打工为生,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创作散文、随笔作品20多万字。疫情期间,马慧娟在她的农闲笔记里,记下了抗疫一线的白苏一家人。

一个和五个

庚子年新春,全国各地准备辞旧迎新欢度春节的时候,新冠肺炎在武汉的迅速蔓延让大家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54岁的白苏一个人在家已经待了三十五天。

这三十五天里,她一直在关注手机,出去上厕所都要拿着,她怕错过女儿、女婿和儿媳妇报平安的微信。疫情当前,他们家的五口人都在防疫一线,这让她无时无刻不处在担忧和焦虑中,无时无刻不期盼着疫情早点过去。

春节前夕,白苏早早地督促丈夫买了瓜子花生和水果,她自己还炸了馓子、麻花,宰了自己家养的土鸡。他们是不过年的,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特别是远在北京的大女婿。

白苏的丈夫是一名村医,大女婿是北京某医院检验科医生,二女儿是红寺堡人民医院护士,二女婿是红寺堡人民医院检验科大夫,儿媳为银川某医院住培医师。

一家八口人,五个在医疗系统。

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在白苏的家里。忙碌了一年,都想趁这个时节好好休息、放松一下。但在初二这一天,宁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家里的五个医护工作者都接到了返岗的通知。初三凌晨五点,儿子便开车送姐夫、姐姐和媳妇儿各自回归岗位。白苏的丈夫也马上去村卫生室值班。

热闹的家里瞬间就剩白苏一个人。

(图为:白苏的丈夫、大女婿、儿媳)

丈夫每天在卫生室值班,为从外面回来的隔离人员测体温,讲预防知识。他怕自己每天接触的人多,不让白苏给他送饭,说吃方便面就好。白苏怕吃方便面丈夫的营养跟不上,她和丈夫说好,每天把饭送到门口,远远看着丈夫吃完她再过去收碗。

二女儿夫妻俩都在红寺堡人民医院工作,他们有两个孩子,大的马上四岁,小的刚过两岁。为了能好好工作,两个人把两个孩子送回了婆婆家里。一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两个孩子每次视频都会哭着让爸爸妈妈接他们回家。大点的还会哭着问:“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每次视频完,二女儿都忍不住抹眼泪。

这些天,援助武汉的医疗队陆续出发。二女儿也报了名,在经过严格的体检之后,获得了下一轮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名额,女儿和同事们都理了精神的短发。发视频给白苏的时候,白苏哭了。

这些天,白苏已经哭了不止这一次,视频里孙子哭闹着要妈妈的时候她哭;看见儿媳妇披着大衣在深夜里值班的时候她哭;大女婿请战支援湖北的时候她哭……

现在,她们家真的有一个人要去武汉了。

她舍不得女儿去,也舍不得女儿女婿们中的任何一个那么辛苦,但她不敢说,她们家除了她不识字,其他人都是有知识的人,她不能拖人家后腿。

春天已经来了,她把小院里的菜园子翻了一遍,收拾好。她今年要早早地给菜园子里种上菜,种上瓜。等着疫情过了,她的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回来时,吃到的都是自己种的菜……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胡冬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