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疫情发生后,钟南山院士团队也缺医疗物资,广东多家医院发公告向社会求助。1月28日下午,在广东省疫情防控例行发布会上,广东省工业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明确表示,截至1月27日24点,广东省29家口罩生产企业已经复工22家,复工率76%,5家防护服生产企业已经全部复产,加班加点生产满足疫情防护的需要。
据了解,由于此次疫情适逢春节假期,很多工厂已经放假,口罩、防护服的需求量极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因为这些属于特殊物资,平常用量不大,而且都有储存的有效期,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储备量有限,造成近期全国此类物资都非常紧缺。
这几天,广东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普遍反映,在复工复产方面,存在工人缺口较大、部分原材料短缺等问题。一边是防护物资的相对紧张,一边是生产企业的实际困难。涂高坤回应,针对民用和医用防护物资紧张的问题,广东省工信厅迅速成立了物资保障机制,紧急动员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工厂工人互相调剂,解决物资生产工人缺口。”涂高坤说,工业企业是确保这次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的主体,他们采用“一企一策”,逐个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确保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复工复产。其间,通过生产工人互助、临时招收动员留校学生、青年志愿者、义工、返乡过年务工人员、地方闲置劳动力等多种方式,调配员工组织生产。
比如,通过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召回技校学生100多名支援广州企业;东莞将在电子信息企业的80多名工人调整到医用药品企业协助生产;梅州市、五华县政府帮助香雪制药协调了20名工人帮助生产;佛山市帮助口罩生产企业三水惠生科技有限公司协调了80名工人,协调帮助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两小时内招满百名工人。
针对一些生产量原来不太大的企业原材料储备不足的问题,广东省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比如,东莞市协助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解决了防护服原材料短缺问题;广州市协助金浪星非织造布公司解决原材料问题;佛山市协助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解决防护服原料薄膜不足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广东省各相关部门采取绿色通道等方式协助企业解决复产复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