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民间收藏达人重现“十里红妆”

题:浙江台州民间收藏达人重现“十里红妆”桶盘、衣柜、针线小盒子、橱柜、桌子、凳子、椅子、木箱、果盘、果盒、梳妆盒、拗斗、提桶……李林栋的每一件红妆藏品背后,都有着故事。

浙江台州民间收藏达人重现“十里红妆”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1-06 12: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浙江台州1月6日电 题:浙江台州民间收藏达人重现“十里红妆”

作者 潘沁文

“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旧时,富家大户嫁女,发嫁妆的队伍绵延数里,谓之“十里红妆”。在浙江台州,民间收藏达人李林栋收藏红妆器物已有20多年,所藏物件应有尽有,仿若“十里红妆”重现于世。

“十里红妆”婚俗是浙江民间特有的一种迎亲嫁女习俗,嫁妆中的红妆器物,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这就是朱金漆木雕。朱金漆木雕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浙江多地均有流传。

20世纪90年代初,李林栋在台州发电厂工作,附近有一个旧家具集散地,当时有许多老家具、老物件被当做古董卖到国外。“那些旧家具,如床板上的花雕,雕刻得非常精致。”他觉得这些老物件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就时常收购。

李林栋回忆起小时候,常常看到邻居老人用这些桶盘旧物,后来他才知道,这就是“十里红妆”。

据记载,台州朱金漆木雕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唐宋开始广泛应用于寺庙、宫廷等建筑,明清以来,朱金漆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都用到朱金漆木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州各木雕社纷纷解散,手工艺人或转行或凋零,朱金漆木雕这项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在农村乡野和旧家具市场还能偶尔看到。如今,随着当地“红妆热”的兴起,各种红妆小件成为收藏爱好者争相收藏的抢手货。

桶盘、衣柜、针线小盒子、橱柜、桌子、凳子、椅子、木箱、果盘、果盒、梳妆盒、拗斗、提桶……李林栋的每一件红妆藏品背后,都有着故事。

其中,一个民国时期的朱红金画六角大捧盒的收藏之路尤其曲折。该捧盒的正面是九狮图,铜金质材,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果盘周边雕满了菊花、兰花等装饰,底下六个虎腿足,非常气派。

2005年,李林栋第一次看到这个捧盒,第一眼就很喜欢,但由于价格昂贵,他有些犹豫,就被他人买走了,让李林栋追悔莫及;2017年,李林栋在当地古玩城又看到了这只捧盒,此时捧盒的价格涨了好几倍,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古代常以狮子图案来祝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万事如意;大狮与众多小狮子一同嬉戏,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喜庆,而九个狮子的图案更是寓意家族兴旺;菊花、兰花则寓意品性高洁,对后代子孙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李林栋说,“从这捧盒里可以看出工匠技艺的巧妙精湛,以及传统文化表达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

(潘沁文)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