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警方打掉一网络诈骗犯罪团伙 假招聘盯上在校大学生

郑州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陈想找个周末的兼职工作,挣点儿生活费,在某网站看到这则电影院检票员招工日结工资的招聘信息后,觉得工作不累、体面,工资也高,符合自己的求职意愿,便投了简历。11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警方通报称,该局商城路分局近日成功打掉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38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郑州警方打掉一网络诈骗犯罪团伙 假招聘盯上在校大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11-22 04: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书馆兼职、电影院检票员兼职、日结150元至180元……”

郑州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陈想找个周末的兼职工作,挣点儿生活费,在某网站看到这则电影院检票员招工日结工资的招聘信息后,觉得工作不累、体面,工资也高,符合自己的求职意愿,便投了简历。没想到不仅没有找到工作,还被骗了几百元。

像小陈一样,遭受此类诈骗的00后大学生为数不少。不过他们和小陈一样,只当吃了哑巴亏,并没有报警。

11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警方通报称,该局商城路分局近日成功打掉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38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为打击冒充招聘单位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郑州市公安局商城路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成立了专班。他们在侦查中发现,一公司极有可能涉嫌电信诈骗,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其他6家公司也逐一浮出水面。这些公司分散在多个商贸楼内,背后由同一个老板操控,看似各个独立、互无往来,实则互相掩护、共同作案。该伙人员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一体化、专业性、链条式,诈骗团伙组织特点明显,诈骗手法翻新快,打击难度越来越大。”大队长刘成晓说。

民警调查发现,该团伙以多个咨询服务公司为掩护,有步骤实施诈骗。主要诈骗手法分“五步走”:

第一步:放诱饵。通过PS营业执照或从别处购买执照的方式,在网站上广泛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引诱求职者投递简历。

第二步:找“小鱼”。从中筛选出18岁至30岁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求职者,随后冒充招工单位电话联系求职者应聘。

第三步:先付钱。假冒招工单位人事管理人员,向应聘者虚构高工资高待遇,诱骗应聘者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码缴纳380元保证金以显示签约,并设置干满40天和干够40次才可以退还保证金的门槛。

第四步:大忽悠。而后又以“招工已满、好工作不是经常有、可以调换工作”等为由欺骗应聘者,接着利用分散在各区的几家公司,继续冒充用工单位,虚构招聘信息蒙蔽应聘者,致使应聘者因无法从事与所求职位相符的工作而放弃求职。

第五步:要钱难。当应聘者要求退还保证金时,就以“未按照干满40天和干够40次”为由拒退费用,达到骗取保证金的目的。

郑州警方郑重提醒求职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在网站上浏览招聘信息时,不要被一些看似体面、轻松又高收入的信息蒙蔽,盲目投简历。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到招工单位面对面咨询,注意观察所在环境是否与招工单位实际地址相符。一旦被要求缴纳保证金或押金等费用,需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如果被骗,要及时报警。

(潘志贤 闫亚平)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