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美药管局首次批准中国药企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国研发投入最多的制药企业,在多年耕耘后,
终于诞生了中国第一款被FDA获批的抗癌新药
中国抗癌新药首出海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彭丹妮
发于2019.11.25总第925期《中国新闻周刊》
近年来,中国上市的抗癌新药,绝大多数都是跨国药厂的进口产品。比如,中国2017年批准上市的5个抗癌新药全都来自国外药企。现在,中国原研抗癌新药出海的零记录被打破。
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11月15日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这款名为泽布替尼的靶向药,由位于北京的药企百济神州研发,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
泽布替尼并非首创新药,在相同的适应症上,它依然面临竞争压力。而百济神州的发展模式,能否成为中国药企从跨国制药巨头的垄断中突围的成功样本,也仍需要时间来证明。
一个本土“me-better”药物的诞生
在中国国内,2018年8月和10月,泽布替尼治疗MC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新药上市申请已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如今,这两项适应症的申请都已经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百济神州一位药政负责人表示,中国药监机构正在对泽布替尼进行审批核查,因为需要临床和生产现场核查,所以中国的批准要慢一些。
2012年7月,百济神州启动泽布替尼研究项目,并于2014年8月首先在澳大利亚开展临床试验。泽布替尼属于小分子靶向药物,是针对BTK蛋白的抑制剂。BTK全称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就像一个开关一样控制B细胞的功能发挥,具体来说,控制包括B细胞的扩增、分化、凋亡与迁移。恶性B细胞如果“绑架”了BTK蛋白,就会导致它持续激活,帮着癌细胞生长与扩散。针对该靶点的靶向药物,就旨在抑制BTK活性从而治疗B细胞恶性增生。
泽布替尼是第二代BTK抑制剂。其第一代同款药物伊布替尼由美国强生与Pharmacyclics公司合作研发,2013年11月获FDA批准上市,2017年8月在中国上市。根据世卫组织新的规定,替尼药是一类小分子药的统称,且多是口服药。
两款BTK抑制剂的根本差异在化学结构上。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亚太临床开发负责人汪来解释说,百济神州准备做这款“me-better”的创新药之初,研究团队决定一改伊布替尼的多蛋白抑制,只做专一的BTK抑制,后来的临床表现证明了这个抉择的正确性。也因此,该化合物的优越性体现在两方面:最佳的靶点选择性与完全持久的BTK抑制。所谓me-better(“我更好”),即在仿制中创新,要做得比原来的药物更好。在新药研发创新活动中,me-better是一条发现创新药物的重要途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彼得·麦卡勒姆癌症中心血液病主任康斯坦汀·塔姆是泽布替尼澳大利亚一期临床试验主要负责人,曾经也主持过伊布替尼的临床试验。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较伊布替尼,百济神州的二代BTK抑制剂有特异性更好的靶向作用,错误靶向的情况更少。“减少脱靶现象,意味着脱靶相关的副作用更少,比如,错误地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时,病人就会出现皮疹和腹泻等不良反应,而这种情况伊布替尼时有发生。”康斯坦汀·塔姆说。
除了伊布替尼,百济神州的抗癌新药面对的另一个竞争对手是同样属于第二代BTK抑制药物的阿卡拉布替尼,该药物由Acerta Pharma 开发,后被阿斯利康收购,2017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
脆弱的中国创新药萌芽
百济神州于2010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和前保诺科技公司创始人欧雷强是百济神州的两位创始人。
作为一家致力于分子靶向与免疫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中国企业,百济神州被称为“中国的基因泰克”,已于2016年2月9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凭借其原研药概念,该药企受到Baker Bros.Advisors、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投资机构的追捧。
“真正的创新药、在国际上独家的专利药,中国不是做不出来,未来也可能会越来越多,但目前为止数量非常有限。”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研发一款新药动辄几十亿美元,这是一个烧钱的游戏”。
百济神州被认为是中国研发投入最多的制药企业。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和2018年,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7亿元和46亿元;相比之下,身为A股龙头药企的恒瑞医药2018年研发费用也才不过26.7亿元,复星医药的研发费用只有14.8亿元。
“大家知道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在中国所有生物制药创新药企里面排列第一,去年研发投入比第二名多了一倍。正是由于对临床试验的(巨资)投入,才使得我们能够走向世界,进入到世界上最发达的医药市场。”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吴晓滨表示。
贺滨指出,医药创新投入巨大,必须要有外部稳定而持续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药企才有勇气“入局”并在很长的周期里回收成本。此次百济神州的突破,其原因既有其个案的一面,如资金实力雄厚,也有背后系统性的原因——随着中国这个经济体的继续发展、外部法治和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与稳定,制药行业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
吴晓滨就多次强调了这种政策利好对百济神州的意义。比如,此次泽布替尼的中国二期试验,受试者全部为中国患者,最后能顺利通过FDA核查,这直接得益于中国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让中国与世界数据互认,避免了很多的重复试验。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长马军自1988年第一次参加药审到现在,见证了中国创新药的发展。比如,在药审速度上,他说,2016年至今,中国一共有187个创新与仿制肿瘤药报批,2016年之前,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完成一个药物的审批时间是963天,到了去年,这个数字大约是300天,缩短了将近三倍。虽然与FDA的半年甚至特殊情况下大约3个月的批准周期相比依然有差距,但是进步已经很明显了。
“近十年来中国鼓励医药研发,把创新药作为发展的方向与强项,中国的创新药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马军说,药监局改革成效非常明显,生物制药、细胞治疗等领域都建立了标准,但我们依然有落后于欧美的地方,“我们药审人员不够、药审专家也欠缺,所以应该组织更大团队,迎接中国创新药物的新时代。”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4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彭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