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条例引领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

2017年,在《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指挥调度服务规范》的基础上,淄博市又被列为院前急救服务标准全国唯一试点单位。《条例》规定,保障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通讯系统及其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市医疗急救指挥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

一个条例引领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

来源: 法制日报
2019-11-03 0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个条例引领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

□ 本报记者 梁平妮

院前医疗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实中,仍然存在农村地区医疗急救资源短缺、重点目标疾病院前救治不规范、院前医疗救治不及时等问题。为破解院前医疗急救面临的相关问题,山东省第一部院前医疗急救地方性法规《淄博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6年8月1日起实施。《条例》实施3年来,院前急救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效?《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立法以来,全市在急救网络建设、重点疾病救治、急救信息化、急救标准化、急救社会培训、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取得进展,走在同行业的前列。”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主任郭平向记者介绍说。

院前急救网络不断壮大

《条例》规定,在医疗急救资源短缺区域,应当根据需要,指定镇卫生院或者中心卫生院为“120”急救医院,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要完善医疗急救资源短缺区域“120”急救医院布点,满足当地院前医疗急救的需要。

郭平表示,《条例》实施以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以区域综合性医院为依托,借助医联体建设,多措并举不断织密院前急救网络,提升急救服务能力。2017年建成并开通运行世博高新医院1处急救站,临淄区朱台、皇城、金山卫生院及沂源县人民医院大张庄分院等4处急救点;2018年新增淄川区西河、太河中心卫生院,沂源县医院三岔分院,沂源县中医院中庄、鲁村分院,高青花沟中心卫生院等6处急救点;2019年新增临淄区凤凰卫生院急救点,正在试运行,博山拟增急救点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市运行院前急救站点达50处。

“在运行过程中,如边远乡镇发生‘120’求助后,将由最近急救点派出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现场急救医生初步诊断,病情轻微者,转至当地急救点进行救治,病情严重者,在现场急救医生积极救治的基础上,救护车直接转至区级急救站进行救治。相比之前先到当地急救点救治后再转至区级医院救治不同,变原来急救车双程为单程,这在农村地区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了3.5分钟。”郭平介绍说。

“同时,‘120’急救人员可通过先进的通讯系统与区医院的专家互通病情信息,在指导救治的同时做好各种救治准备,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吴宗乐告诉记者,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了院前急救网络,增强偏远农村地区急救服务能力,提高了医疗急救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

瞄准目标疾病建协同救治网

心梗等疾病一般发病快,病情发展也较快,向来有“黄金十分钟”的说法。如何打通心梗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关键一公里”,缩短急救时间至关重要。对此,《条例》规定,鼓励“120”急救医院开展急诊与重症监护一体化建设。

据了解,目前淄博市二级以上“120”急救医院均开辟了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实现了分区标注标识;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完成急诊与重症监护一体化建设工作,并在重点目标疾病的救治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此外,淄博市还积极落实国家卫计委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要求和技术规范,在全市范围内急诊PCI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建立心梗救治区域中心(点);借助全市“120”急救车移动互联心电诊断、监护传输系统,形成区域心梗病人救治的“生命线”;以360余家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心电网络作为心梗病人救治的“筛检面”,打造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集“精准筛查、快速转运、高效救治”于三位一体的急性心梗救治“淄博模式”,实现了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心梗病人的远程会诊和分级诊疗。

“以一个地级市为操作单元,实现全域融合、协同联动,快速救治心梗病人之模式为全国首创。”吴宗乐介绍说。2018年,淄博市还成功发布“脑卒中急救地图”,织密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命救治网络,实现了从院前急救、基层转诊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流程的畅通运行,在胸痛、卒中救治上,为群众提供了同质化服务。

郭平告诉记者,一家急救点派出救护车,但该医院没有治疗能力时,就需要将患者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去,但这期间医院间如何衔接,就需要协同救治网络了。这不是一家医院能做的,需要一个地区形成网络,这就体现了立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即以制度设计引领今后的相关工作。“在立法之前,这些工作并不是做不到,而是很少做,仅按照基本要求来做自然是没办法达到的。如今立了法,大家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去做,不能再根据意愿选择做与不做。”郭平坦言。

制定指挥调度服务标准

《条例》对如何拨打、接听和处理“120”急救电话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实现指挥调度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是院前急救服务“第一棒”的重要举措。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总结多年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服务经验,制定了《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指挥调度服务规范》,率先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规范》的发布,填补了当前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服务流程和标准的空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服务质量、避免调度差错的发生,为全国同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版。

2017年,在《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指挥调度服务规范》的基础上,淄博市又被列为院前急救服务标准全国唯一试点单位。

《条例》规定,保障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通讯系统及其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市医疗急救指挥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120”急救车辆应当安装卫星定位、无线通讯、车载音视频监控和急救信息传输等系统。为此,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专门建立了智慧急救信息平台研发基地。现运行指挥调度系统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自《条例》实施以来,在更新软硬件的同时,新增了一机六屏、回访席、ICD-11疾病分类、生命体征监测、呼救定位回放、一键式呼救和微信急救等功能,全市90余辆“120”急救车全部安装了车前、车后、车内音视频监控,各“120”急救医院接收指令处和抢救室也安装了室内视频监控。

《条例》在实现老年病人“120”一键式呼救作了前瞻性要求。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打造“智慧养老”急救服务新模式,现已将6600余户老年人纳入一键呼救急救服务平台,独居老人只需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准确发出呼救信息,打造了“智慧养老”急救服务新模式。

“我们还开发了‘微信急救’,现已经成功上线运行,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实现拨打120、车辆甄别、急救指南、信息登记等功能。”郭平说。

近十万人接受急救技能培训

2016年11月18日下午,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天桥上,来自淄博市的多位医院院长上演一场生死急救。“杭州救人团体”荣登2016年度“淄博好人榜”。

《条例》对见危施救、为急救车让行、配置AED等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行为作了正面的引导和规定。《条例》实施后,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的自救到救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此外,《条例》对急救知识和技能宣传主体与义务、培训主体与职责、重点职业和重点岗位人群应当接受培训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据郭平介绍,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认真践行“善德急救,积善成德”行为理念,AHA心血管急救培训基地获美国心脏协会认证,急救培训工作对接国际标准,院前急救人员和群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成为常规性工作。目前,已经面向社会开展了数百场社会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市民近十万人。针对全市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开展了基础生命支持国际资质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全市急救大赛成为卫生健康系统的品牌,至今已经成功举办6届。

(梁平妮)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