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农业专家在天津调研农晓时

昨天,是中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从乡村振兴的发展高度做了“推动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演讲。

探索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农业专家在天津调研农晓时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9-10-18 11: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10月18日电 昨天,是中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由津南区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七代志小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津承维康商贸有限公司承办的“天津市津南区2019年度消费扶贫推动会”在天津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

来自天津市津南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袁景、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朱毅、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静、生态扶贫电商平台及农晓时消费扶贫平台负责人吴福顺等嘉宾以及津南区对口帮扶县域政府机构代表、贫困户代表、消费扶贫优秀机构代表等共同出席活动。

  天津市津南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袁景

天津市津南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袁景致辞时表示,要将爱心行为与经济行为、消费行为有机结合,实现从“帮扶输血”向“市场造血”的实质性转变。下一步,津南区将继续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让贫困地区早日脱贫。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从乡村振兴的发展高度做了“推动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第一位。而消费扶贫首先就是关注产业链的发展,要通过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把控,吃出安全,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同时,扶贫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结合,以效益优先为原则,解决乡村贫困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朱毅教授,则从品质、品牌与平台的角度进行分享。朱教授强调消费者已经从“我饿了”的生理需求,转变成“我害怕”的对食品安全的高质量要求,要把品质当做产品的“里子”,有了好的内在品质,品牌和渠道的“面子”才能逐步发展。

会上,来自国家级贫困县隆化县的陈淑华,介绍了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如何在农晓时平台的帮助下起死回生。隆化县晨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销售额仅为5万元,2019年前9个月,通过津南区的帮扶已经突破100万。业绩飞增的背后,是农晓时平台以市场化的方式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升产品品质,改良产品包装,以数据驱动业务的创新发展。

陈淑华说,“以前一年只有三个月有活,其它时间工作没着落。现在合作社有业务,60多个贫困户大家全年都不休息,想趁热打铁把企业做起来。贫穷不是因为懒而是没有机会,现在有机会大家都干劲十足,希望把最好的食材、过硬的品质、较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天津的消费者。”

而消费者代表也对产品给予了高度肯定。天津市眼科医院工会主席邵秀芳分享说,工会给员工采购的福利都得挑一挑选一选才行,钱得掂量着花。一开始在农晓时天津平台上采购了一些杂粮试试水,职工反映都很好,就加大力度购买了更多消费扶贫的产品,既支持消费扶贫工作,员工也满意,两全其美。

会上,为发挥专业志愿者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联合七代志·农晓时发起“家乡合伙人”专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静介绍,志愿扶贫是社会扶贫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北京博能基金会主办全国志愿者扶贫案例征选和研究项目,我们在调研和挖掘志愿扶贫最佳实践的基础上与七代志·农晓时共同开发了“家乡合伙人计划”。并以农晓时“在县中台”为载体,面向全国招募专业志愿者或培训普通志愿者成为懂乡村发展、了解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专业志愿者,围绕贫困县农产品上行的痛点、难点,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在地农户和乡村带头人提供专业的全程陪伴式的服务和消费扶贫,让志愿者成为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合伙人”。

农晓时负责人吴福顺对农晓时“在县中台”模式做了细致介绍:农晓时“在县中台”模式由专家、专业志愿者、科研院校、在地青年等组成执行团队,分别以“产地仓”和“社区仓”作为生产和消费端的抓手,以ERP系统为枢纽,定向推出30+25个解决方案,连接两端,产地仓是农晓时在生产端(即贫困县)的核心布局,包含选品、产品检测、包装审核设计及储运提升等四大模块,并以集单、大宗物流运输的方式,降低整体的物流成本。社区仓方面重点攻克扶贫农产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社区仓中配备了检测设备,可以快速检测农兽药残留及重金属,多次把关,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并在仓库内部开辟了移动冷库,社依托气凝胶等新材料新技术,实现A1级防火,节电30%,可低成本地落地在社区、企业内部等地,保证生鲜产品的低成本高效上行。

吴福顺说,目前津承维康服务天津市津南区对口扶贫三个县的进展:河北隆化、甘肃秦安、甘肃灵台3县已整县入驻,共计上线超过500款各地的特色产品,平台手把手培育贫困县优质商户数量达63家,主要以当地生产型企业、合作社为主。所有入驻企业必须带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台上的商户共计带动当地贫困人数达5391人,平均每家商户带动贫困户超过88人。平均每个县域上线超过100款产品,覆盖当地主要优势农作物地方特色的产品。同时,农晓时“在县中台”已进驻132个国家级贫困县,将有更丰富、更具性价比的5000多款优质贫困县农产品可供消费者选购。

吴福顺表示,扶贫需要情怀、更需要不断强化整体市场竞争力的长效机制。农晓时“在县中台”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发力,突破了农产品上行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重构了消费扶贫的市场竞争力,更符合贫困户、合作社和当地政府谋求长远发展的意愿,也更有利于农户脱贫致富、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