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红楼记忆 感知历史文化
正定:荣国府里话变迁
□记者 张文君 董 昌
到正定旅游,荣国府是人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入垂花门、穿花厅、过贾母院,入凤姐家……怡人秋景中,这座曲径通幽、九曲回环的宅院,处处皆风景。
10月1日上午,荣国府游人如织。三五人结伴同游的,操着外地口音举家来畅游的,导游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来自山西阳泉的游客王秀平,一路游览一路赞叹:“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红楼梦》播出时就想来正定荣国府看看,如今终于如愿了。”
伴随着一曲《枉凝眉》,员工排演的宝黛初会,引得游客频频拍照。华服加身,王秀平和家人也来了一个古装游园。
荣国府,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3年,得知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筹拍选景,在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的推动下,正定县积极争取与拍摄方合作,聘请古建专家,建造了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
荣国府景区管理处主任李景利介绍,对于修建荣国府,当年正定县有许多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搞不好可能收不回成本——隆兴寺门票才1毛钱,建造荣国府需要投资300万元,按隆兴寺的门票价格算,荣国府要收回投资得需要100多年。面对不同的声音,习近平没有退缩,他认为,要想把游客留住,在正定吃、住、玩,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更多的旅游、娱乐场所。
果然,电视剧《红楼梦》还在拍摄过程中,作为国内第一座影视拍摄基地的荣国府就火了,当年便有130万人前来参观,旅游收入达到了1761万元,远远超出所投入的成本,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
“那时,5毛钱一张票,买票的人,挤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售票口的木窗被拽断过好几次,景区的木门槛,不得不包上一层铁皮!”52岁的王卫是荣国府景区开放后的第一批讲解员,回想当时的情景,难掩激动。
王卫至今记得,1986年国庆节,游客排到了1公里以外,超过了1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看得长远,把荣国府建成了永久建筑,为正定留下了一处永久性的旅游景点。”正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娜说,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旅游的经典手笔。《红楼梦》之后,荣国府又吸引197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影视带动了旅游,旅游吸引了拍摄。现今的荣国府,已发展成为了一处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传播红楼文化为一体的经典景区。
荣国府景区与醉月楼饭店中间隔着一条兴荣路。
醉月楼门前悬挂的国旗,迎风飘扬。老板何同牛,守了荣国府33个春秋。“要不是有荣国府,我也吃不上这旅游饭,我一辈子都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何同牛的话,朴实而真挚。
何同牛,并非正定本地人。1986年,22岁的他,从藁城到荣国府旅游,中午在宁荣街地摊排了半个小时,才吃上一碗面。头脑机灵的小何,发现荣国府游人一拨又一拨,吃饭摊点只有三四个。“在这里摆个面条摊,肯定行!”
说干就干,一张长条桌和两条木板凳,他在宁荣街支起了摊。“当时出去干一天活才挣一块五,这里每天能挣个三五十块!干了一年,存了点儿积蓄,我就在周边找了个门脸。现在的门店有300多平方米,是第五次扩大规模,能保证200多人同时就餐。”如今,小何成了老何,脸上的皱纹里都是笑,过去一个卖面条的小地摊,现在主营“八大碗”“荞麦面饸饹”“蒸饺”等各种风味小吃。
老何,见证了荣国府这个“老邻居”三十多年的发展。
从1986年7月建成开放,到2019年8月,荣国府旅游总人次达1295万人,门票收入达1.1亿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旅游兴县”思路,2017年正定县委、县政府拨款2500万元,对荣国府景区内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先后启动了宁荣街房屋修缮,向荣街、兴荣路两条街道的仿古包装,以及街道牌匾的恢复等多项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现在,荣国府周边门店已发展到60余家,有特色餐饮、旅游客栈、非遗产品销售等多种业态。李景利说,秉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古城韵味一脉相承,正定县将继续打造这一独有的旅游文化品牌。目前,西花园里新建成了大观楼,曲艺相声、红学大讲堂等轮番登场……
(张文君 董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