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蜂蜜毒从何来?中国科学家鉴定出4种钩吻生物碱

近日,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产地识别与控制团队揭示了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质基础及其毒性作用机制。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将为我国有毒蜂蜜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食用含钩吻蜂蜜中毒后的救治措施提供参考手段。

有毒蜂蜜毒从何来?中国科学家鉴定出4种钩吻生物碱

来源:工人日报 2019-08-30 09: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产地识别与控制团队揭示了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质基础及其毒性作用机制。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将为我国有毒蜂蜜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食用含钩吻蜂蜜中毒后的救治措施提供参考手段。

据了解,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山区长期以来存在因食用蜂蜜而引发的群体性中毒事件,并导致多人死亡。蜂蜜中毒事件不仅危害了蜂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而且严重阻碍了蜂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成为我国南方部分贫困地区发展蜂产业的“拦路虎”。

为摸清我国蜂蜜中毒的高风险地区和季节,该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毒蜜源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钩吻是导致我国华南地区蜂蜜中毒的重要有毒蜜源植物之一。

为了探究钩吻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质基础和毒性作用机制,团队成员采用先进技术对钩吻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从中识别和鉴定出了4种钩吻生物碱,其中新发现的化合物14-羟基钩吻素已占到总生物碱的90%以上,是钩吻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关键化合物。随后开展的该化合物在模式动物中的急性毒性、毒代动力学、药物代谢和毒性作用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剧毒性化合物,其半数致死剂量为0.125 毫克/千克(体重);在机体内易于吸收且发生了广泛的代谢,生成众多代谢产物,而γ-氨基丁酸是其关键的毒性作用靶点。(记者黄哲雯)

(黄哲雯)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