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条通勤走廊围绕CBD、中关村形成

昨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市通勤出行特征与典型区域分析》报告和《北京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分析》报告,对全市的通勤和公共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北京:4条通勤走廊围绕CBD、中关村形成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8-29 02: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条通勤走廊围绕CBD、中关村形成

本报讯(记者 刘珜)昨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市通勤出行特征与典型区域分析》报告和《北京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分析》报告,对全市的通勤和公共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显示,北京六环内通勤出行达2300万人次,六环内每天的通勤出行量约占全部出行量的一半。从通勤空间上看,北京已经围绕CBD和中关村形成4条通勤走廊。工作日超600万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对于每一个大城市,早晚高峰的通勤都是两次小的迁徙。对于北京来说,每天早晨8点左右是高峰的时候,有250万-260万人同时赶在上班的路上。整体来看,北京六环内的范围,通勤出行大约占了每天全部出行量的一半,有2300万人次;平均的通勤时间56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2.4公里。

大家比较熟知的早高峰是从7点到9点,晚高峰是从下午5点到7点,这两个时段是早晚高峰的尖峰时段。

从空间上看,北京市有4个非常明显的通勤方向,一个是从通州到CBD及周边,一个是从望京到CBD以北以及CBD的方向,一个是从天通苑到CBD以北及CBD的方向,还有一个是从回龙观到上地、中关村方向。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会有这样4个方向的特征,是北京的居住地分布和工作岗位分布导致的。

CBD为什么这么火呢?它位于东部地区各条主要通道的交叉点,东三环、东四环、京通快速路、朝阳路、朝阳北路这些主要道路都穿过CBD,导致除了支撑本区域的出行之外,还有大量的过境交通从区域穿过。

而公共交通出行方面,根据测算,一个普通工作日北京市每天大约有610万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其中有一半左右是仅乘坐公交的;仅乘坐地铁的有182万人,占30%;公交和地铁都会坐的有125万人,占20%左右。

报告显示,部分公共交通站点出行热度较高。以早高峰为例,早高峰的热点上车点主要是北部的回龙观、天通苑区域,一号线西端的苹果园、八宝山地区,以及十号线南半环像六里桥、角门西、宋家庄、十里河这些地方。热点下车点有西二旗、中关村、西直门、东直门、西单、东单、国贸、六里桥这些地方。

至于与公交与地铁的接驳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回龙观、西直门、海淀五路居、苹果园、八宝山、玉泉路、刘家窑、劲松这些站点。

(刘珜)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