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进校园绝非多此一举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并将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7月15日新华社)。可见,在急救知识进校园之后,对一些基本急救知识进行普及,邀请专业人士讲授救护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现场意外等课程,非常有必要。

急救知识进校园绝非多此一举

来源:
2019-07-17 13: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急救知识进校园绝非多此一举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并将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7月15日新华社)。

现实生活中,意外突发事件频发,不仅给人们身体造成伤害,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在性命攸关之际,如果懂点急救知识,现场对受伤者进行急救护理,与时间赛跑,就有可能挽救生命。因此,掌握最基本的急救知识,非常实用,关键时刻不仅可以自救,也可以救助他人。

要求急救知识进入校园并纳入中小学生考试内容,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进行检验,并与考核挂钩,显然是藉此引起学校高度重视,把急救知识技能课程贯彻到位,避免流于形式,让广大中小学生真正掌握到最基本的急救知识。

意外创伤随时可能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急救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各地街头发生意外事故时,诸如晕厥、摔倒等,众人围观不敢救助,很大原因在于缺乏急救知识,不知如何应对。偶有挺身而出急救者,往往是医护人员、急救志愿者等,普通市民鲜有熟悉急救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只能被动等待救护,很容易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此前,部分地方的公共场所放置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急救设备,能自动分析特定心律失常,通过电击除颤,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非医务人员也能使用。可是,由于普通市民缺乏培训,不了解其使用方法,以为是专业仪器,对其敬而远之,导致大部分AED被空置,造成资源浪费,亦延误急救时机。

可见,在急救知识进校园之后,对一些基本急救知识进行普及,邀请专业人士讲授救护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现场意外等课程,非常有必要。而且,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到基本急救知识,可以让他们更深入了解人体构造,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心,培养安全防范意识。而借此逐步补上这块社会短板,在中小学生长大成人之后,还可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去救助伤者、拯救生命。

江德斌

(江德斌)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