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古八景之一:循着荷香,看一池净莲

“济宁州,老运河,南池荷净莲蓬多”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济宁,带来繁荣昌盛也孕育出了独属于济宁的运河美景。拾级而上,站在王母阁红漆的大门外,朦胧中,人影绰约,恰似每年三月三蟠桃会善男信女们前来进香的场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济宁古八景之一:循着荷香,看一池净莲

来源: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2019-06-25 13: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宁6月24日讯(见习记者 田鲁皖 宋子群)“济宁州,老运河,南池荷净莲蓬多”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济宁,带来繁荣昌盛也孕育出了独属于济宁的运河美景。

历史的时光中,那些吸引着文人墨客为之留恋赞美的古景曾经是哪般色彩明媚?现今的遗址里是否还残留昔日的风姿?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已消逝的“济宁古八景”,探访老运河曾为济宁城留下的文化印记。

运河之水孕育出一方荷池

“南池荷净”作为济宁古八景之一,留下了太多文人墨客的足迹,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六月古南池一池荷香,岸上的树荫与荷花交相辉映,即使身处盛夏仍觉凉意适然。不知千年前的杜甫是否采了一片荷叶撑在头顶躲在树荫下避暑,摆一只小桌,放一壶好酒,与李白举杯相邀,觥筹交错。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相差十几岁的挚友在此相交甚欢,虽然石门一别,终生未能再见,但是在南池荷塘中把酒言欢的日子一定非常惬意。

日月争辉的佳话流传千年,行舟推开层层波纹,漾出历史的倒影。南池荷净的美景吸引着乾隆皇帝六次从北京沿京杭运河经过济宁南巡运河及海塘工程时,都会经过济宁,赏游于此。“几株古树护澄池,池畔三间老杜祠”李杜交友的诗词名扬天下,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敬仰,尊杜甫为“学诗的老师”。

与南池荷净相伴而名的则是“西望瑶池降王母”的王母阁。将古南池比作瑶池,一阜屹然中立,周围皆水。抬头仰望,王母阁层层檐角微微翘起。

拾级而上,站在王母阁红漆的大门外,朦胧中,人影绰约,恰似每年三月三蟠桃会善男信女们前来进香的场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南池荷净再现济宁城中

登上王母阁顶,南池湖景全在眼中,亭台楼阁镶嵌其间,这一处古八景之一的荷塘仿佛从未离去。

再一回首,济宁城中高楼林立,车辆穿行,繁华尽收眼底,景象虽与古时截然不同,但“南池荷净”的盛景已然用今天的方式又重现于济宁人的眼前。

树荫下总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相聚下棋,年迈的刘先生就是其中一员。“南池公园重建前水面没有现在大,少数人居住在这里,后来南池公园重建,重修了各种建筑,扩大了湖面,成了风景区,吸引了很多游客。”刘先生告诉大众网· 海报新闻的记者,这里不光可以作为旅游景点,还可以供市民下棋跳舞,晚上还有徒步队健身。

循着荷香,找寻记忆中的记忆

在现在的济宁城里,真正见过“古八景”的老人少之又少。这幅南池荷净的画面也仅仅是我们记忆中的记忆。

有人说太白酒楼前曾有十亩荷塘,由于位于酒楼的南面,因此被称为“南池荷净”,也有人说,这一方荷塘就是古南池,李白邀杜甫与徐主簿在泛舟饮酒。无论何种说法,济宁古八景之一的“南池荷净”就是如此独特,仲夏荷塘,一池净莲,将小船划入池中,淡淡的香气顺着微风袭来,细嗅之下,微甜,又混合着莲子的清香。一阵微风吹过,傲立在枝头的花苞随风摇曳,绿色的荷叶在水中左右摇晃。

循着荷香便能看到自己心中最美的“南池荷净”。

(田鲁皖 宋子群)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