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和初心;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对使命的践行。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来源:求是 2019-06-06 11: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点出了学习的关键词——初心和使命。今天笔记君带大家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八个故事,回望过去读懂初心,展望未来担当使命。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总书记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学习笔记”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部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纵观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看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时刻不忘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出发。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对全党、全国都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也是对共和国70周年最好的礼物。

◆总书记说: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学习笔记”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12字总要求”是指导主题教育开展的总纲领和总遵循,意义重大而深远,其中守初心和担使命是最关键的。守初心,帮助我们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担使命,要求我们恪守为民之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让我们跟着总书记,通过两个关键词、八个故事,一起回望过去读懂初心,展望未来担当使命。

关键词一:初心

◆总书记说:

“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学习笔记”注:

守初心,这个初心是什么?在2016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初心,并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八个方面要求。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更好理解总书记这些论述的丰富内涵,请和笔记君一起来回望历史看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对共产党人初心的最好昭示。

①“半床棉被”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图中老人为徐解秀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1934年11月,红军正进行艰难长征的时候,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的故事。他提到徐解秀老人的话:“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床棉被”的故事里,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这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②“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焦裕禄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报道曾让习近平为之流泪。他说到焦裕禄在病痛折磨下仍以超人毅力工作的故事:“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自此,焦裕禄精神在习近平心中扎根。

这个名字意味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意味着凡事求真务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意味着“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意味着一颗“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初心”。

③“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这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作者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在做这个译本。于是,就有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话。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从当时救亡图存,到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④“母亲送儿打日寇”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全部战死沙场”,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关键词二:使命

◆总书记说:

“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学习笔记”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作为一个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展望未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共产党人如何担使命!

①使命,是他初心不移的信仰——张富清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战斗英雄张富清

陕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汉……1955年初,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二话不说:“我可以去!”听说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最困难,没有丝毫犹豫,他又一口答应:“那我就去来凤。”“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张富清战功卓著,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等。自从到了来凤,赫赫战功被他尘封在皮箱,60多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连儿女也不知情。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和初心;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对使命的践行。

②使命,是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南仁东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改革先锋:“天眼之父”南仁东

南仁东,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天眼之父”。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改革先锋奖章。

南仁东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鲜明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真诚质朴、精益求精的杰出品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使命。

③使命,是一生为国铸核盾——程开甲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隐姓埋名40年,一生为国铸核盾。程开甲,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先后参与和主持首次原子弹试验、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多次核试验,为建立中国特色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作出杰出贡献,为锻造改革开放安全屏障、推进科技强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青年时期的程开甲曾赴英国求学,并很快与导师共同提出超导电性双带机理,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祖国的召唤,程开甲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果断归国。1960年,程开甲服从组织安排,加入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中。从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每次核试验任务,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他曾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程开甲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④使命,是一辈子的坚守——杨善洲

“八个故事”读懂初心和使命

  改革先锋: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

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他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职期间,杨善洲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使原本缺粮的保山成为“滇西粮仓”。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结语: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初心和使命,承载着我们党初创时的希冀与信念、责任与担当。“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