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故事] 老济南迎亲:送点心曾是一道风景线

在今天看起来有些久远的过去,老济南人办婚礼讲究“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娶。还有“送小饭”,男方家会为送嫁的新娘子家人送去水饺,用红布盖着,寓意“来了有好饭吃”。

[济南故事] 老济南迎亲:送点心曾是一道风景线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2019-05-13 10: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天的年轻人更在意婚礼的表现形式。

在今天看起来有些久远的过去,老济南人办婚礼讲究“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娶。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问名则是指媒人询问新人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然后进入纳吉的环节,即看双方的生辰等合不合。如果合得来,男方便去给女方家里送彩礼,此谓纳征。然后是请期,即双方商定好日子,最后便是迎娶。那个时候,媒人是一项由中老年女性从事的职业,而彩礼则带有补偿的意味,所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旧社会的女子一旦出嫁,与娘家的关系便淡了下来。

农耕社会敬畏自然,在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上更要祭拜天地,婚宴也隆重,将亲朋好友邀请至家中,摆上黄河鲤鱼等大菜,共同见证新人大婚。一些大户人家,还会专门邀请外面老字号饭店的大师傅到家中亲自掌勺。

在老济南人的婚姻习俗中,食物的意义早已经超出了温饱的范畴。除了婚宴上的黄河鲤鱼,点心还是一项聘礼。据《济南城市民俗》记载,送点心曾是济南人办喜事的一道风景线,抬着喜庆点心走街过巷,便是向围观的街坊四邻宣布,谁家的姑娘订婚了。为了迎合这种风俗市场的需求,如“泰康”这样的大点心铺都备有专门送聘礼点心的红抬盒,“几十种封包得整整齐齐的点心,摆放在三尺多长的抬盒上,上面盖着红色的店铺字号,一派喜气洋洋”。

还有“送小饭”,男方家会为送嫁的新娘子家人送去水饺,用红布盖着,寓意“来了有好饭吃”。新郎还会喂新娘吃水饺,问问“生”还是“熟”,寓意生子吉祥。在婚礼的前一天,男方会到女方家里拉嫁妆,女方则在其中的柜子衣橱里撒上红枣、栗子和花生等。结婚之前,男方还要去给女方送彩礼。杀一头猪,大多半给女方家里送过去,另外还有两条鲤鱼以及栗子、红枣等。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济南人依赖土地而生,食物是他们从土地上获得的最大馈赠,也是生存的基础。在结婚成家这样的事上,有关食物的讲究必然不可或缺。当大机器生产取代农耕劳作,人们对食物的重视大不如从前,除了老辈人坚持讲究着它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在乎能在婚礼上吃到什么,而是婚礼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给亲朋好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婚俗,作为一项人生的重大仪式,它也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有了不一样的内容。

(新时报 江丹)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