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黎川县厚村乡飞源村(古时称飞鸢),坐落在黎川县东部闽赣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脉中,古代是“八闽晋京官道”——福建光泽杉关,由水路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由于地处闽赣边际古驿道,过去是两省边民从事茶叶、中药材和闽笋等特色产品贸易的集散地,当时的飞源村十分热闹和繁华,形成了一条集街市、客栈、政府机关为一体的飞源街。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飞源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黎川县“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近年来,经过秀美乡村建设,昔日边关古村再展新颜。
整洁秀美的飞源村新貌(吴维纲摄)
走进飞源村,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徽派房屋,一条条硬化的道路、一道道新修的沟渠和错落有致的庭院,与四周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2017年,厚村乡筹集资400多万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按照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遵循“统筹规划,点面结合,重点打造”的方法,建设飞源村秀美新农村。
飞源杉关花韵旅游景区(吴维纲摄)
山清水秀的飞源村一角(吴维纲摄)
飞源村共有贫困户35户,93人,其中低保户23户,五保户3户,大多数属于失能弱能困难群众。2015年市粮食局(现已并入了市发改委)和市气象局“连心”小分队驻村帮扶以后,经过全体帮扶干部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飞源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6年开始便摘掉了“贫困帽”,昔日这个贫困落后的边关古村旧貌换新颜。
贫困户叶兆彬今年已经60多岁,是村里的低保户,患有多种疾病,生活十分困难。市粮食局驻村以来经常到他家走访,了解情况。2017年小分队成员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经过维护翻修他终于住上了“安心房”。为了增加他的收入,去年还给他在村里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问题。
帮扶干部在贫困户家中走访(吴维纲摄)
帮扶干部扶贫济困的点滴事迹不仅温暖了当地贫困群众,也感动了在外创业的飞源村人。刘新十多年前便外出到广东创办家具厂,现在已经是飞源村创业成功人士,当他听到帮扶干部为村里困难群众所做的好人好事深受感动,筹集资金10万元,带头发起成立了“飞源街善心基金会”,每年除了拿出一定资金帮助村里贫困群众,还奖励考取大学的优秀学子。
群山连绵、地势险峻的杉关风光(吴维纲摄)
杉关古驿道飞源街上的古亭桥(吴维纲摄)
飞源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与福建杉关旅游风景区毗邻。为了发展产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经过多次考察调研,“连心”小分队帮扶干部先后帮助村里发展了仙草和有机稻种植等产业;2017年,小分队又与黎川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联系,将飞源村尧排小组流转高山梯田近200亩,合作种植优质水稻,通过土地出租、务工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同年,厚村乡将飞源村菊水村小组的268亩高山梯田流转,规模种植菊花、玫瑰花、桑椹、蓝莓等经济作物,打造成集观光、采摘、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与此同时,厚村乡抓住发展契机,将旅游产业和飞源村的扶贫产业有机结合,成立杉关花韵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由市粮食局筹集资金10万元入股,村里2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去年每户分红300元。
飞源村休闲长廊(吴维纲摄)
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对飞源村的猪牛栏、危旧房及乱搭乱建进行彻底拆除,共计拆除猪牛栏32处,1000平方米;拆除危旧房8处,1200平方米;拆除临时乱搭乱建20处,650平方米,同时对村内的乱堆乱放进行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改变。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七改三网”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村内进行有序的改造建设。改造房屋69栋,整修外墙16560平方米,新建公厕、休闲广场各1个,硬化公共通道500平方米,新建沿河路176米,新建排水沟2940米,新建防洪堤3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绿化种树200株,改水、改厕、改路完成率100%,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风景图画的飞源村(吴维纲摄)
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在前往福建时途经飞源村,曾经写下了描写飞源村脍炙人口的诗句:“古驿入杉关,烟波锁翠岚。夜来风景好,宿处是江南。”今天的飞源村,不仅保存下了当年鲍照笔下“烟波锁翠岚”江南美景,而且经过秀美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如画,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