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仙山美,群贤毕至话麻姑。4月10日,“中国麻姑文化”研讨会在南城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麻姑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们共聚一堂,共同交流研究心得与体会,为麻姑文化更好走出深闺、走向全国助力。
研讨会现场(彭国正摄)
江西省民协主席、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李小军主持研讨会,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致辞。中国民协副主席刘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亚虎、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长铃、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细嘉、江西师大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等知名专家参加研讨会。
南城县委书记王小林致贺词。他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麻姑山是一幅永远看不够的山水画,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抒情诗,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文化符号。近年来,南城县充分挖掘麻姑山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努力构建 “麻姑品牌”,助力全县文化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对于此次“中国麻姑文化”研讨会在南城召开,他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历史文化研究中探索麻姑文化的精髓,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麻姑文化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平台,推介好、宣传好南城,为南城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底蕴。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南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麻姑文化”研讨会,是对以民间祭祀,祈禳还愿、抽签问事、神话传说、人生礼俗等为主要内容的麻姑文化的一次再抢救、再发掘、再传承,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唱响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促进麻姑文化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讨会上,20多名专家学者相互交流了研究成果,大家思路开阔、观点新颖,交流气氛热烈祥和。与会者一致表示,举办“中国麻姑文化”研讨会,分享了经验,增强了信心,明确了目标,一定要叫响麻姑文化这张“金名片”,大力发展麻姑文化及相关旅游产业,让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更好传承保护,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做出贡献。会前,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非遗展示馆、麻姑山仙都观等麻姑文化相关景点。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属于道教人物。麻姑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典籍中就载录有麻姑事迹,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抱朴子》以及《云笈七笺》,清代《南城县志》《麻姑山志》等史料均有关于麻姑的记载。麻姑山,原名丹霞山,位于南城县西部,是武夷山系军峰山的余脉,因麻姑在此出生、得道升仙而得名。麻姑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南“道、释、儒”三教活动中心和避暑游览、养生健身的胜地,已形成了独特的“麻姑长寿养生文化”,曾演绎了“麻姑献寿”“沧海桑田”“掷米成丹”“东海扬尘”等成语典故。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