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清晨,伴随着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阳光,北京市委党校的学员们,列队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塔前接受灵魂的洗礼。
70年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在天安门广场奠基。自建成以后,这座雄伟的石碑就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丰碑,那闪着金光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镌刻着一个民族对人民英雄的敬仰。
为了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奉献着青春、热血乃至生命。
“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饱含着对英烈的崇高敬意,更宣示着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
幸福,来源于英烈的牺牲与奉献
4月1日,一个噩耗令人痛心扼腕:在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救火现场,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遭遇意外,不幸牺牲。网民用各种方式表达哀悼。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
在那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烽火岁月里,李大钊面对反动军阀的绞杀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用鲜血诠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中华民族迈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那些“用热血去守护、用生命去捍卫”的故事从未间断——
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在罹患肺癌后依然带病坚持工作,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2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后,病情恶化溘然长逝;
“为民甘做孺子牛”的基层救助站工作人员许帅,把共产党人的大爱无私奉献给困难群众,因病去世后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完成了“救助生涯的最后一站”;
……
根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数以千万计。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大多数离世时风华正茂,然而有名有姓列入烈士英名录的只有不到200万。
可以告慰英烈的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了今天祖国山河的无限壮丽——
烈士们血战的上海吴淞口,今天已是亚太地区最为繁忙的国际邮轮母港,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跨越。
烈士们杀敌的河北白洋淀,今天不仅用一汪清水迎接着八方游客,更迎来了一座未来之城——雄安新区。
今日之中国,正如烈士所愿,“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崇高,熔铸于英雄的赤诚与坚守
清风拂松柏,清明祭忠魂。
今天,在追思怀远的清明时节,我们向他们致敬。
我们致敬,向“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的报国之心——
2009年,海归科学家黄大年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优厚待遇,怀着满腔爱国热情重返祖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自己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用一生的努力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品格。
我们致敬,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人民情怀——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1963年冬,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冒着严寒走进许楼村一个低矮的柴门,看望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握住双目失明的老大娘的手,焦裕禄问寒问饥。一旁的老大爷问:“你是谁?”焦裕禄回答:“我是您的儿子。”老人哆嗦着手不停地抚摸着焦书记,热泪纵横。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
我们致敬,向“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的赤子之心——
一口水窖、三只小狗、四座航标灯、数十棵被吹歪的苦楝树、200多面升过的旧国旗,勾勒出王继才32年的守岛岁月。他用一辈子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平凡中见非凡,细微处见品格。
爱国、忠诚、牺牲、奉献……英烈们或者危难之处显身手的担当,或者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汇涓滴之力成就了国家建设发展的浩瀚江海。
梦想,成就于你我的传承与奋进
最好的纪念在传承,最好的回馈是奋进!
今天,百年小康梦想近在咫尺,民族复兴梦想也越来越近。而实现梦想的道路,注定了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还会有更多的奉献与牺牲。
告别贫困,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在眼下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争中,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点燃贫困群众的必胜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减贫超过1300万人,2012年末至2018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
深化改革,是对英烈最好的传承。无论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还是绿了荒山造福百姓的“草鞋书记”杨善洲,一个个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员干部,无不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燃尽自己。
无论是邹碧华一生“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对司法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是李保国作为“太行山愚公”,多年来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攻坚克难、矢志不渝成了各行各业的英雄们用生命书写的时代礼赞。
发愤图强,是对英烈最好的致敬。该怎样理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航空英模罗阳,在我国自行研制的航母舰载机歼-15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试验仅十几个小时后,突发心肌梗死。他将全部精力和智慧献给航天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一个个爱国科学家为了支撑起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信心与底气,将炽热的“中国心”镌刻在科学事业中,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如今,歼-15战机已经成功攻克了在航母上夜间起降的技术,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黄大年的团队不仅补充了新力量,而且在多个领域正取得重要进展……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时代,新长征。英烈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