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是毒草?别用成人焦虑替代儿童视角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说,她从来不给女儿讲《海的女儿》这种“经典童话”,认为这个童话有矮化女性的倾向。那种认为“安徒生童话是毒草”的观念,看似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实际上却误入歧途,用成人思维来解读了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作品。

安徒生童话是毒草?别用成人焦虑替代儿童视角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04-02 07: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说,她从来不给女儿讲《海的女儿》这种“经典童话”,认为这个童话有矮化女性的倾向。同时,她否定了所有皆大欢喜的王子公主式童话,认为它们不适合讲给女孩听。(《新京报》3月31日)

由于受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文化格调、审美品位的不同,往往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呈现出不同的态度和立场。那种认为“安徒生童话是毒草”的观念,看似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实际上却误入歧途,用成人思维来解读了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作品。

人性充满善恶美丑,现实往往比童话更难以让人琢磨。对于那些社会化不足、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有限的孩子们来说,童话只能删繁就简,以文学的方式来呈现人类命运和人类精神的碎片,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形成简单而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对于成年人来说,童话背后的“精神之美”或许有许多的不足,但对于孩子们来说,童话教育却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经道路。

那种认为“安徒生童话是毒草”的说法,“问题意识”有余,却少了“过程意识”。安徒生童话动辄得咎,遭遇形形色色的污名化——《丑小鸭》宣扬了“出身论”和“血统论”,《爱的女儿》矮化了女性、背离了性别平等。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高涨的今天,“安徒生童话是毒草”见证了一些人的紧张与焦虑。

一些家长之所以对《安徒生童话》保持警惕,就在于他们担心孩子沉迷于童话建构的虚幻、完美的“想象世界”,失去了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之“钙”。那些被焦虑裹挟的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激励与鞭策孩子;当童话不能满足他们这些需求的时候,自然会对《安徒生童话》提出批评与质疑。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那些认为“安徒生童话是毒草”的家长,用成人眼光打量童话,显然并不合适;经过简化、美化的童话固然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却能够对儿童进行基本的美育与德育,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

随着儿童一天天长大、社会化历程不断丰富,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复杂现实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童话教育”中的短板与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补齐。那种用成人思维替代儿童视角、对“童话教育”全盘否定的做法,显然经不起推敲。

杨朝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