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16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出席会议。截至目前,中国已进行三次月球地理命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期待,未来还有更多的中国元素在月球上出现。

2019-2-16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来源:央广网 2019-02-16 07: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月球上再次诞生5个“中国地名”

央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昨天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月球上再次诞生5个“中国地名”,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

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

为何要进行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解释,命名将对未来开展科学探测提供便利。

刘继忠:月球地名是开展月球探测和科学应用研究等活动需要广泛使用的基础数据,我国申报嫦娥四号着陆区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对嫦娥四号任务开创人类先河伟大创举的认同和纪念。

截至目前,中国已进行三次月球地理命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期待,未来还有更多的中国元素在月球上出现。

吴伟仁:希望嫦娥五号、六号探测以后,能够取得更多的命名权,我们还有长江,黄河是不是都可以在上面命名,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期待。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