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武清开发区直击痛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定制良方

【新春走基层】武清开发区直击痛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定制良方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2-16 07: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天津武清开发区于1991年12月28日设立,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4年底纳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区以来,共吸引投资1200亿元,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

完善体制不断深入规划

武清开发区坚持把深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2015年,开发区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统筹谋划。同时,在10个招商部门的基础上,新设立协同办、北京办事处,负责对京招商、数据统计、项目跟进等工作。2017年底,由招商政策研究部整合原协同办职能,负责统筹、协调协同发展工作。

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区域合作。2017年底,在原驻京办的基础上,增设驻京办二部,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对京招商,形成对京招商竞争格局,全面激发招商人员工作热情。2017年,与通州区投促局、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区管委会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产业、科技、功能配套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与北京市经信委、朝阳区商务委的联系与合作。2018年,武清开发区积极推进市场化招商,加强机构合作,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识局控股、中国财务总监俱乐部、北京瑞士商会、经济杂志社、招商云平台等40余家单位和机构建立了合作。

同时也制定了《武清开发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和《武清开发区2018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作细化分解表》,进一步明确了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推进协同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

产业协同成效显著,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以来,武清开发区共引进北京优质项目600余家。截止到2018年,共引进北京项目222个,其中有德国吉孚动力北方研发中心、中水电对外投资公司、中智集团薪财云等世界500强、国央企、上市公司项目5个,丹麦迈克罗迈帝克、美国凌昆等优质外资项目12个。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以研发创新、小试中试、产业化、营销服务、投融资服务“五大创新平台”为抓手,全力开展集群化、专业化、精准化、目录式招商,不断壮大主导产业集群。2018年,引进擎科生物、金橡生物等智能生物制造项目38个;西班牙拉斯特、瑞士柏中紧固件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36个。做实“通武廊”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广度,引进新华联健康、新光凯乐汽车零部件等“小京津冀”项目20余个。

武清开发区先后获批国家专利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市双创示范基地、留学生创业园。现有高校院所项目49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个,检验检测机构9个,国家级孵化器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家,超亿元企业1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4家。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专家服务基地。(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