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一个从北京来会昌担任第一书记的小伙 情系红土的扶贫追梦人

王震:一个从北京来会昌担任第一书记的小伙 情系红土的扶贫追梦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2-15 10: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江西省会昌县高排乡南田村,你会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青年男子忙碌的身影。他身先士卒,冲在扶贫工作第一线,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拆除危旧土坯房,共同清运村庄垃圾,帮忙收割稻谷……刚到村口,远远就听到农户向他热情地打招呼,“王书记辛苦了,来我家喝茶呀”。他就是中国日报社派驻高排乡南田村的第一书记王震。

王震与村干部一道拆除危旧土坯房

让他认真的一句玩笑话

王震曾就职于中国日报社技术部,从事技术维运工作多年,曾派往美国、英国等海外分公司工作。回国后,他耳闻了报社优秀第一书记冯宗伟的事迹,精准扶贫第一次进入他的视野,也让他心生触动和向往。

一次偶然机会,报社摄影部的江西吉安籍同事与王震聊起家乡的变化。看到王震对江西饶有兴趣,那个同事开玩笑说:“你要不去江西,为我家乡人民做点贡献?”虽然玩笑归玩笑,王震却认真记住了,他的心早已经飞到远隔千里之遥的江西革命老区。

王震立马行动起来,向朋友和家人吐露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很快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报社领导了解情况后,也主动与王震交流谈心。一番推心置腹的暖人话语,给予了他极大的期望和鼓励。尽管仍有不少人对王震的选择并不理解,认为到扶贫一线会“吃苦头”,但他毅然决定放弃北京舒适的工作环境。

2017年8月2日,带着领导的期望和亲友的祝福,王震来到“风景这边独好”的会昌县,担任高排乡南田村第一书记。

学做基层群众工作

初次踏入会昌,王震感到新奇和激动。这是片红土地,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八一南昌起义军曾在此激战,毛主席在这里挥笔写下“风景这边独好”,邓小平曾在此担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这是客家聚居地,秀丽的山水孕育着好客热情的客家儿女。王震说,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同于北方的秀丽景色,还有那热情好客的会昌客家人。

尽管王震内心跃跃欲试,希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施展抱负,大干一场,但他坦言,刚接触基层工作时,确实不知从何处入手。王震说,“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如何适应基层生活,与老表打成一片,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患不知,患不学。王震敏锐察觉到,基层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可能照搬在机关工作的经验,同时还必须跨过语言障碍,慢慢熟知当地的客家方言和风土人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担当起第一书记的使命。“向村干部学,向乡镇干部学,向扶贫干部学”,王震说,“身边众多的优秀基层干部教会我了很多农村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让我很快进入了第一书记的角色”。

为更好熟知情况,王震书记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渐熟悉了全村68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他还通过召开“三会一课”、村民代表大会等,听取村里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争取他们对工作的支持。

王震上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

在珠高线项目、石陂水库等项目中,王震总是主动靠前,带领党员做好征地工作,调解群众矛盾。同时他还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义务劳动活动,积极投身到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王震与村干部一起清运村庄垃圾

岁月如流,寒来暑往。基层工作虽琐碎繁重,王震依然咬牙坚持,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得到锻炼,逐渐成长。

争资立项,推动乡村振兴

王震刚到南田村时,村里交通设施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他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的同时,认真思索着全村振兴发展的大事。

在驻村的一年间,王震往来于北京和会昌之间,主动与报社沟通协调,先后为南田村筹集了近80万元的项目资金。

在通往圳下小组的村道上,一座由中国日报社捐资修建的桥梁巍然屹立着。原本此桥两侧并无围栏,桥面也很窄,仅有3.5米,而且因桥两端落差比较大,轿车通过时很容易碰撞到底盘,极大地妨碍了村民的安全出行。王震了解情况后,主动从报社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22.55万元,对桥梁进行了扩建加固。经过加固后的桥梁,不但桥面扩宽到6.3米,增加了人行道,在桥两侧还新装了两盏路灯,修建了一个水陂、三个便民洗衣台。每当提起这座桥的时,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扩建后的桥梁

南田村原来的主导产业仅有水稻和脐橙,大大制约了村民增收。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王震积极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继续扩大脐橙种植面积,发动亲朋好友购买脐橙,千方百计解决农户脐橙种植技术和销售问题。同时又与村“两委”班子、挂点单位的同志深入专题探讨,积极引进龙虾养殖、贝贝小南瓜、灵芝种植等产业。

王震注重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带动示范作用,经常深入扶贫产业基地,了解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基地就业情况,为贫困户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增加创造条件。

王震关心农户脐橙种植情况

目前,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到3500多亩,并建成了3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100亩贝贝小南瓜大棚种植基地、50亩灵芝种植基地。在中国日报社的资助下,村里还建成了一个700平米的养殖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王震了解灵芝种植基地贫困户务工情况

由于王震的出色表现,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各级媒体争相报道,在2018年年终考评中,王震还被评为优秀。

“做有意义的事情”

至今让王震印象深刻的是,从他要来当第一书记起,不断有人好奇:“为什么在北京好好的工作,突然想到基层做第一书记?”他笑着答道:“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凭着共产党员的信念,做有意义的事情。”

王震在项目建设现场

到2019年8月,王震两年任期将满,可他还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现在村里很多工作都刚刚起步,我希望一直工作到2020年,继续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会昌划下完美的句号”。

听到王震书记希望留任的想法后,同样扎根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既感到震惊,也倍感振奋。“王震书记从北京到南国,克服重重困难,扎根基层一线,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高排乡山口村第一书记赖俊赞叹道。

正是矢志不渝的初心,让王震选择来到扶贫一线。他将满腔热情和辛勤汗水挥洒于这片红色沃土, 在以他为代表的扶贫追梦人的努力下,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的秀美图景正渐次展开。(来源:中国会昌 作者:会昌县委党校赖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