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牧民节俭过本命年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座蒙古包内,炉火正旺,热闹非凡。眼看过本命年这一传统习俗逐渐变味儿,锡林郭勒盟在牧区提出让民俗回归传统的倡议,让牧民们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积极倡导节俭过寿。

内蒙古草原牧民节俭过本命年

来源:新华网 2019-02-09 10: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9日电(记者勿日汗)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座蒙古包内,炉火正旺,热闹非凡。85岁的寿星其木格老人端坐在蒙古包正中央,孩子们按辈分手捧哈达和奶食品行跪拜礼。寿星接受祝福后,从身边袋子里拿出糖果分给孩子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寿福。

“过本命年又有了传统味儿,不再是‘人情债’了。”老人的女婿、内蒙古镶黄旗扎毕拉胡嘎查牧民伊力特说。

过本命年是蒙古族人极为重要的人生礼仪之一。按照传统,蒙古族通过祝寿仪式来表达对60岁以上老人的尊敬,人们祝寿的礼物也非常简单,碗、茶、自制奶食品等等。

但从10多年前开始,草原上盛行奢华祝寿风,牧民们纷纷跟风发请柬、进城摆寿宴、礼品只送钱,还有不少人从37岁就开始过寿,人情消费成为牧民沉重的负担。

眼看过本命年这一传统习俗逐渐变味儿,锡林郭勒盟在牧区提出让民俗回归传统的倡议,让牧民们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积极倡导节俭过寿。

“从去年开始,嘎查和苏木的大会小会不断提醒我们不要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提倡送礼只送自制的传统奶食品、书籍,抵制送礼金。今年过年前,微信上还广泛流传类似内容的倡议书。”伊力特说。

为了给母亲过一个“清新”的本命年,今年其木格老人的孩子们改变以往进城设宴、邀请全村人的做法,只在家族亲戚中举行了一个小型祝寿仪式,用蒙古族最传统的形式庆祝本命年。

其木格老人说,在她年轻的时候,草原上的祝寿就是这样简单又不失仪式感。她希望,草原祝寿习俗逐渐回归传统,不再成为人们“敛财”的手段。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