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上革新,离不开功能体验的基础。Samuel 说,每一项创新设计的呈现,其背后都是经过精妙计算的不断筛选和重构。
Samuel 小时候并没有艺术特长,反而更擅长于数学和逻辑。也许正是他富于逻辑性的学术背景,帮助他将艺术语言「几何化」,最终达到了实用主义、空间形式和设计创意的完美契合。

Samuel Wilkinson 部分作品手稿
但 Samuel 并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最为关键的,是为作品注入个性和灵魂。这样,用户才能在平淡的日常中,感受到设计赋予产品的使用情趣,进而享受使用过程的愉悦」。
02|造 物
Plumen 001
赢得 D&AD 黑铅笔奖青睐,打败了包括苹果 ipad 在内等 90 多项作品拿下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大奖,并被伦敦、纽约、芬兰等地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款「全球第一款设计师节能灯泡」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反传统灯泡的固有概念,是 Plumen 001 备受瞩目的核心原因。极具雕塑质感、前所未有的制造工艺和 80% 节能耗技术,将这款革命性的产品,推到了超乎设计的范畴。

事实上,为了研发这款看似简单的灯泡,Samuel 前后共耗费了 1 年半的时间,不断在生产线上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制作工艺的可行性。在这过程中,Samuel 将自己的技术研究的优势,真正融入到艺术灵感当中。

为了成为「独创」,冒险是肯定的。但也正是委托方的沟通与信任,Samuel 才能够在传统中独辟新径,最终创造卓越。

「它不仅是一款灯泡,而是注入了个性灵魂的产物」。
在不同角度下,你将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它像羽毛 (plumage)一样轻柔、优雅,又用温暖的色调呈现光影(lumen),也因此得名 Plumen。

Samuel 还为 Plumen 001 设计了 Vessel 系列灯罩,通过玻璃材质的光线折射,制造出灵动的不规则反射效果,镜像般的全息投影画面美轮美奂,给空间增添了别样的光影之境。
Blown Lamp
Samuel 对材料和制造的深刻理解,也推动了他的设计在细节和工艺的界限中达成创新和突破。 Blown Lamp 灯饰系列是其典型代表。

Samuel 首先透析光在玻璃介质中的折射和反射效应,并利用 3D 测绘技术精准地核算了灯罩膨胀结构的角度和大小。结合工业规模化制造和手工玻璃吹制工艺,以光线为主角,在 Blown Lamp 的华丽幕布上,演奏了一出曼妙的圆舞曲。


Babylon Stationery Collection
「我想创造出一套出美的、有趣的、好用的文具用品,每一件都有鲜明的个性,组合在一起时也足够和谐」,在 Babylon 文具套装中,Samuel 发挥了他的结构思维,用「多面体」的切割工艺,设计出这套作品。

Babylon 的灵感来自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狼丘的波浪岩景观,刚 &柔的奇妙结合令人叹为观止,形态各异的石丘天然地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


Hoof Chair
解构和重新组合,是 Samuel 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Hoof Chair 也是 Samuel 在传统制作工艺上进行发散和探索的作品。传统的生产过程是先造型再上漆,但Samuel 将生产流程稍作反转,就得到了 Hoof Chair 所呈现出的视觉想象。

完全利用传统蒸汽弯曲工艺制成的 Brace Chair、以拼接工艺彰显现代和田园风情的 Worn Sofa 等,也都是Samuel 家居情趣的代表。


Brace Chair


Worn Sofa
Ommatidium
从灯饰家居,到室外艺术设计,Samuel 的才华不仅仅局限在固定的领域内。这款由 Samuel 为伦敦 Hoxton 街区设计的艺术装置「复眼」,已成为当地的艺术地标。

白天,1500 片玻璃水晶将阳光折射成「彩虹地毯」;夜晚,Ommatidium 则通过内嵌的 Led 灯泡辉映整条街道。

Ommatidium「复眼」 同时链接数字交互技术,但凡走入它的覆盖范围中,用户就可通过手机 APP,智能获取 Hoxton 街区周边的商铺和设施信息。

Samuel 手绘稿
Nature
结合自然和新能源的思考,Samuel 还设计了一款概念性的太阳能智慧电站 —— Nature。

Nature 效果图
以树为灵感,Nature 不仅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的景观装饰,更重要的是,它正如树一样,能够通过吸收和存储太阳能源,为夜晚的灯光、电动车甚至数码设备进行充电。


超前的想象发挥,在 Nature 上得到充分展示。 Samuel 的设计创想中,它会真的如同树木一样,根据阳光照射自行调整「生长」角度,最大化吸收能源释放能量。

就连手绘稿也十分惊艳
03|居 所
这么多充满想象力的精彩作品,究竟是怎么诞生的?想必对于 Samuel 在伦敦的工作室,你一定充满了好奇。

位于东伦敦的新兴艺术区的 Samuel Wilkinson 工作室,选址在一家 1899 年建立的旧仓库里。随处可见的砖墙和大窗户,拥有充沛的自然采光和宽敞的空间,就是这个院子里,诞生了诸多灵感。

Samuel 强调,与很多设计师不同,他的工作室时刻都会保持非常整洁的状态,因为对于家居设计而言,大量的草图和 1:1 的模型会占据大量空间。
由于项目众多,同时进行多项项目是 Samuel 的工作常态,但他并未感到困扰,反而还相当喜欢保持这种状态。他相信,「好的设计是需要时间发酵和酝酿的。不同的项目分解后同步进行,让我在『换脑』的过程中,更容易迸发新的想法和灵感」。

在产品设计的具体过程中,Samuel 会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预期结果选择工作方式。传统的工业设计项目,都是以研究调查、灵感构想、设计草图等流程进行的,但如果是更具实验探索性质的项目,他更倾向于更自由的方式——「你可以更多的地去探索新的材质和表现形式,之后再思考模型和检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产品设计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将最初的想法,转化成可实现的高品质的产品,而并非将想法修改、向现实妥协。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探索和研习,深入了解材质和制作工艺,让设计获得最大化的实现,这是每一个设计师推陈出新的重要基础。

音乐也是 Samuel 工作时重要的「兴奋剂」。他说,在早上他喜欢听慢摇、电子和古典乐,例如 Nils Frahm、Olafur Arnaulds、Jamie Woon 等。在下午,就会选择更加激荡的 Deep House,像 Subtrkt、Digitalism 和 Matthew Dear 等。

和许多设计师一样,Samuel 的工作室也摆满了许多自己的设计作品、草图和模具。当然,他也喜欢收藏市面上其它艺术家的作品。
谈及未来的设计方向,Samuel 表示,自己越来越着迷于将手工技法和工业制造结合,以创作出更完美的设计,弥补规模化生产固有的不足。
关于作者
作者小桔来自物设:中国首个轻奢级的产品设计众创平台。聚焦于工业设计领域,共享全球高端工业设计师,以四个「1」模式重塑设计服务价值链,用「D2B+C」模式重塑传统工业设计服务,让设计师创造更出色的产品,让企业做设计更快、更好、更省钱。
微信搜索公众号:物设志,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