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花23年时间画下北京老胡同(图)

来源:北京晚报
2014-02-13 16:52:29

发现“钱氏宗祠”的价值

每一条胡同都有很多个故事。老人在走访胡同时,会对名人故居、会馆、庙宇、王府、教堂等做重点记录,并尽力去挖掘它们的历史渊源。

有一次,他来到薛家湾胡同,看到一个门额上写着“钱氏宗祠”四个字。舒了很好奇,正巧院子里走出一个钱家的人。当舒了问起钱氏宗祠的来历时,那人把他让进了家中,在昏暗的屋里,舒了见到了一位躺在床上的老人。这位老人叫钱鸿绪,时年98岁,是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钱镠第33代孙。钱鸿绪告诉他,钱氏后裔流落到全国各地,在北京的一支于清朝道光年间建起这座“钱氏宗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家中还有家谱、盔甲和皇帝题写的匾额。

为了清楚地了解钱氏家族的历史,舒了查阅资料,并多次到钱家了解情况。后来钱鸿绪老人的女儿从浙江带回的一本《钱氏家乘》,舒了如获至宝,据此写了有关北京“钱氏宗祠”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因为舒了的发现,2008年,区政府对钱氏宗祠进行了保护重建,这里现已成文物。

画胡同先后换了10副眼镜

一走就是15年,舒了走遍二环内的每一条胡同,资料记满40个本子。从2002年开始,他决定动笔将北京胡同全都画出来。

在舒了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份“二十世纪末北京胡同全图”。为了它,舒了又花去了8年时间。这份全图,由30卷图纸构成,全都是手工绘制,还原了北京的胡同布局状况。

舒了说,他曾去档案馆看过清朝宫廷画师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这张图给了他灵感,“它详细绘制了京城街巷和胡同分布,但只标主要街道,很多胡同连名字都没有。”舒了的图不一样,稍微大一点的胡同他都标了出来,胡同里的王府、名人故居也都在图上显示出来。“现在再去看,很多胡同都拆迁,建起了楼房。我要不画下来,很多后人已不清楚那里以前的样子。”

为了这胡同全图,舒了的眼睛从近视300度,升高到700多度。他先后换了10副眼镜,画图时常用放大镜。现在图成了,舒了的心愿已了,他给自己写了四句诗:“为求一事成,舍去乐半生;徘徊胡同里,春夏复秋冬。”

本报记者 许前程 文并摄 J198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