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轻人每天与家人共处不足两小时:家人的快乐你懂吗

作者:李松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4-01-05 18:30:28

年轻人,家人的快乐你懂吗

与家人的关系,最能影响到年轻人的情绪,与父母、伴侣等身边最亲近的家人交流、沟通,对于年轻人快乐指数的影响占有主导性地位

2013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联合视频网站土豆网,共同调查完成《中国年轻人快乐心态研究报告》,全面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快乐心态,以及对于快乐的理解、认知和表达方式等。

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配对调查的方式,预先设计12个场景的调研问题,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南京等6座城市访谈了360组典型的中国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或伴侣。

同时,还针对年轻人开展了在线调查,共有21万人参与,最终成功得到了1587位年轻人的完整回答。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让处于家庭人际核心的年轻人与父母和伴侣来比较,看看是否与他们的想象有差距,并检视他们维系情感的方式是否给对方带来快乐,促动人们思考如何给别人快乐,从而触发人们通过给彼此快乐而激发更多快乐,逐步形成人际关系快乐的正能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俊秀副研究员说。

与家人关系最能影响情绪

近年来,随着80后、90后年轻一代逐步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单位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

“中国经济社会的双转型,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而转型期的中国,也由此步入一个压力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胡平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本次调查,年轻人大专以上学历51.1%,平均个人月收入4663元,平均家庭月收入7134元。但在高房价、高物价下,年轻人往往入不敷出。

“面对着高高在上的房价、不断上涨的物价、高额的教育及医疗费用等几座‘大山’,年轻人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快乐,反而因为背负过多的生活压力,对于快乐产生了误解。”社会学者肖明超认为。

由于压力较大,年轻人对自我生活水平的评价普遍偏低。比例分别为,中下或下等占52.6%,中等占37.7%,中上或上等仅占2.0%。同时,年轻人社会阶层自我评价也比较低,中下或下层占65.3%,中层占28.8%,中上或上层仅占4.0%。

本次调查数据分析,在三个代际中,70后对生活各方面表现都更为积极;80后是自我生活认知最不理想的人群,在健康、生活意义等方面表现得最消极;90后对生活各方面满意度都较高,其中休闲和家庭状况方面更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高房价、工作竞争和生活经济问题等压力,家庭就成为年轻人最为重要的快乐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年轻人快乐最重要的是“家庭和睦”(86.5%),接近6成的年轻人认为,在家中体会到正向和中性的情感,也就是感到愉悦/放松和轻松/平静的情绪。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与家人的关系,最能影响到年轻人的情绪,与父母、伴侣等身边最亲近的家人交流、沟通,对于年轻人快乐指数的影响占有主导性地位。

快乐多来自于他人“给予”

对于当前多数年轻人而言,由于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与家人相处、彼此交流、关怀的时间非常有限,对家人并不真正了解。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普遍感到快乐,快乐指数为84.2分。同时年轻人认为家人的快乐指数均高于自己。但通过线下调研发现,他们的家人在生活状态、情绪等方面,都与年轻人自己的预估有一定差异。

课题组以百分制评分为标准,由年轻人及家人针对快乐指数等进行背对背的打分。数据显示,年轻人认为家人的快乐程度是86.99分,而家人快乐程度的自我评价为76.36分,年轻人认知与家人实际快乐差值10.63分。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75%年轻人对于家人的快乐认知,与家人实际的快乐程度存在落差。其中,对自己妻子快乐程度的认知反差最高,高达78%。

从不同城市反差度数据来看,上海、广州和西安的年轻人与其家人间快乐认知反差更大。其中,广州是反差度比例最高的城市,达90%,其次是上海,达85%。从城市级别来看,一线城市的反差度相较于二线城市整体要高。越是大城市,年轻人受到的干扰越多,对家人快乐的感知力越低。

年轻人与家人对快乐的理解,之所以有如此大反差,本次调查也给出了答案,即年轻人的快乐多是来自于自我满足或他人“给予”。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34%的年轻人让家人快乐的方式是送礼物,而66.8%的家人不认为送礼物能带来快乐;32%的年轻人让家人快乐的方式是带家人旅行,而61.9%的家人并不认为旅行能让自己快乐;21.6%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奋斗让家人快乐,而76.1%的家人并不认为奋斗一定让他们感到快乐。

那么,年轻人如何才能最让家人快乐?在本次调查中,有超过半数年轻人的家人选择了“聊天、表达情感、一起吃饭、一起做喜欢的事”。对此,胡平认为,多半年轻人忽略了这些简单却能令家人真正快乐的事情。“这个结果其实证实了很多研究的结果,充分说明家人获得快乐的方式,多数并非来自物质层面,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共同做事过程中的相互分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