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啥闹起了“人才荒”?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3-27 09:54:27
分享

台湾为啥闹起了“人才荒”?

台湾人力资源机构的调查显示,近七成企业感受到人才断层,并认为此现象已经存在3年多。人才优势曾是台湾经济腾飞的动力,如今却可能成为滞缓因素。人才流失严重,好人才留不住、进不来,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

人才流失成反面教材

人才够不够,企业界的感受最直接。近年来,台湾人才不断出走,去往大陆、香港、新加坡等地,领域包含大学科研教育以及金融、证券、创投高手,如今热点转向服务业。

根据岛内相关部门统计,过去10年来,台湾外籍白领阶层及技术人员仅约2万人左右,而每年自台湾流出的人才则达2至3万。台湾成为人才的“净输出地区”。新加坡甚至把台湾作为其人才政策的一个反面教材。台湾人才外流、人才断层的问题开始凸显,已经被台当局视为亟待解决的急迫性问题之一。台湾“中研院”发表“人才宣言”,呼吁相关部门正视台湾人才流失的现状。台“行政院”也多次召开相关研讨会,让产经学界共同建言献策。

岛内最新公布的针对“80后”的调查显示,高达56%的人想离开台湾工作,其中33%的年轻人认为大陆是首选。例如陈博明在海外留学后选择“海归”大陆,而没有回台,严宁妤在台湾念完大学选择到上海工作。金融业中高层、“80后”年轻人等群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西进大陆。直接动因是什么?严宁妤说:“薪资一定是个因素。受经济景气的影响,台湾薪水10年未涨,而大陆经济越来越发展。”在陈博明看来,大陆未来的市场和发展空间都是吸引因素。

台湾人才流向大陆,年薪比较高是最重要因素。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指出,经济和人才是“鸡生蛋”的问题,台湾目前经济增长缓慢,自然失去吸引力;大陆的经济增长快,机会多了,就产生人才磁吸效果。

博士为何找不到工作

在讨论人才流失的同时,有一则消息见诸台媒。日前,大陆知名企业娃哈哈看到媒体报道“台湾9/10的生技博士找不到工作”,立即急找台湾的人力银行,希望能将这些生技博士引至娃哈哈。

其实,博士找不到工作并不是新闻。魏小姐从美国取得社会学博士,回来找工作递了几十份简历,也没有回信。她说,之前听说台湾博士找工作需要五要件——“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人脉”,现在明白了其中的无奈和尴尬。“台湾目前一年产出3700名博士,造成就业市场无法容纳,供过于求。”台湾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认为,岛内舞台及创造价值的环境不足,也是人才外流的原因。

一方面,企业大呼“人才荒”;另一方面,大量博士找不到工作。一少一多之间,台湾人才荒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台湾工业总会常务理事何语表示,除了薪资、创业空间之外,台湾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供需人才出现落差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当局应当更多关注教育和产业的对接。

有岛内学者进一步指出,产业空洞化也是重要原因。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急速扩张,博士教育“普及化”。高学历化却也造成高失业率。另外,在岛内生产成本大幅升高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外移,这必然带来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

台湾锁闭心态应深思

台“科学技术发展咨议会”主委朱敬一指出,台湾已经进入“人才断层”期,如果再无作为,早年台湾经济腾飞的优势也会流失掉。台湾应该扭转错误的保护观念,不能把所有的外籍人才都看成要抢大学毕业生的饭碗。现在外籍毕业生就业条件严格、限制多,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当然会离开台湾,看起来好像是“训练出来请他走路”。改变这一现状,“要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和行政协助。”

连日来,《联合报》开辟专版介绍大陆如何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报道称,21世纪初,大陆以最大的开放尺度,全面争取人才,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精华,成就了大陆近10年的跳跃式起飞。台湾人才断层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对大陆人才来台设下许多“关卡”。由于岛内政治生态影响,对大陆抱有防范心态,如不允许陆生打工、就业等,实际上限制了大陆人才的流入,造成台湾在两岸人才交流合作中“净流出”的局面难以改善。

还有岛内学者指出,要解决台湾人才荒的问题,闭锁心态应深思。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同样重要。而扩大招收陆生、开放陆生就业,还有利于改善岛内人才竞争环境,提升人才竞争力。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