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救命难”的背后——车荒、人荒、站点荒

作者:潘莹 宿传义 来源:新华网
2013-01-08 16:53:55

北京一患者不久前因路上太堵延误治疗殒命急救车内事件,让120在城市拥堵面前的被动和无奈充分显露,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救命难”的担忧。记者采访发现,当前120急救行业自身面临车荒、人荒和站点荒,是造成120“救命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车荒——急救车连轴转,一年修理20次

从2012年起,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取消运送出院病人回家等非紧急任务,以增加急救车周转量,保障日常急救工作用车。这是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专门为应对“车荒”推出的举措。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了解到,目前,全市急救网络内有23家医疗机构、24辆急救车,2012年增加到140至150趟次,全年突破4.6万趟次。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尤其是老龄化人口增速明显,另一边却是捉襟见肘的120急救服务。

记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急救站等站点采访时看到,急救人员常常接到超出服务半径的急救任务。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前急救站驾驶员毕海军告诉记者,急救车周转不过来,“跨区”出车是常事,他经常到距医院30多公里的八钢片区拉病人,遇上堵车来回要3个小时。

救护车规定车辆报废时间为15年,但急救车每天“连轴转”,最好状态只有5年,车况不稳定。毕海军告诉记者,他的车5年跑了20多万公里,2012年修了不下20次。

此外,救护车普遍较为陈旧,内部简陋。雪天采访时,记者坐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急救车里,看到从车尾门缝里不时灌进片片雪花。新疆第一济困医院护士袁静告诉记者,冬天太冷时,车内温度太低,只能把药液抱在怀中给病人输液,但药液有时还是在导管中就已经结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